-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黨務札記 | 年輕干部要扎根基層沃土練好調查研究基本功


習近平總書記就中央和國家機關年輕干部修好基層這門課作出重要批示,為年輕干部下基層接地氣,實打實經受磨練、增長才干提供了行動指南。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作為服務鄉村振興的銀行,要踐行“支農為國、立行為民”的使命,離不開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這就要求廣大農發行人必須深入基層、深入一線,腳下沾滿泥土、心中沉澱真情。農發行的年輕干部更應扎根基層沃土、厚植“三農”情懷,特別是要把調查研究作為一項基本功,在調研實踐中提高黨性修養、把握國情民情、增進群眾感情、增強工作本領。
一、為什麼要開展調查研究
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調查研究,把調查研究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制度,並將其納入作風建設的范疇,在中央八項規定中明確提出要改進調查研究。2023年全黨開展的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開展調查研究。為什麼我們黨如此重視調查研究?這與黨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的思想路線是密不可分的,與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分不開的。中央黨校校訓石碑的正面是“實事求是”,背面是“為人民服務”,恰好說明“實事求是”和“為人民服務”是一體兩面、完全貫通的,要為人民服務就必須實事求是。我們開展調查研究,既是為人民服務的需要,也是堅持和弘揚實事求是這一優良傳統。我們黨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堅持唯物主義,“實事求是”正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老一輩革命家都非常重視調查研究。毛澤東同志講,“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陳雲同志講,“領導機關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時間作調查研究工作,最后討論作決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時間就夠了”。可見調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具體來看,調查研究至少有3個目的。
一是解決問題的需要。堅持問題導向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之一。坐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下去調研看到的全是辦法。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要堅持問計於基層,到群眾中尋找對策,這是黨的群眾路線的體現,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具體實踐。
二是改進工作的需要。改進工作與解決問題是分不開的,區別在於改進工作是一種主動求變、謀求高質量發展的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質量發展,就是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調查研究中也蘊含著強烈的目標導向,要通過調研來提升工作質效。
三是探索新領域的需要。隨著時代發展,新技術、新理念、新應用、新場景、新需求層出不窮,創新已經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這就要求我們對新生事物始終保持高度的敏銳性、警覺性。要學會在風起於青萍之末、船剛露桅杆尖頭之時,通過調研把握其發展方向和規律,推動新生事物的發展。毛澤東同志曾指出,“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他們最肯學習,最少保守思想”。所以年輕干部要解放思想、放開手腳,大膽去思考、去探索,善作善成。
二、怎樣開展調查研究
一是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調查研究的方法論。開展調查研究是一篇“大文章”。習近平總書記在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期間發表過一篇文章,題目是《調研工作務求“深、實、細、准、效”》。“深”就是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挖掘深層次問題﹔“實”就是聽實話、摸實情、辦實事,不搞形式主義﹔“細”就是聽取各方意見,深入分析問題,掌握全面情況﹔“准”就是善於分析矛盾,透過現象看本質,得出規律性認識﹔“效”就是出實招、見實效,實實在在解決問題。20世紀80年代末,我們在研究嘉陵江、沱江、涪江三江流域農林結構、林種結構過程中,為了獲取一手資料,把流域內幾十個縣跑了個遍,逐縣到統計局、農業局、國土局要資料,獲取當地經濟社會狀況、農業狀況、農林結構等數據來建立模型,以深入細致的調查確保研究質量。我們深刻體會到,習近平總書記調查研究的“五字訣”全面總結概括了調研實踐的方法,是調研實踐中必須牢記於心的基本遵循,要學深悟透做實。
二是做好選題。年輕干部要善於提升站位想問題,選擇具有全局性和普遍性特點的調研題目,發揮調查研究對謀劃工作、科學決策的輔助作用。同時,選題切口要小一點,不要想著一開始就搞“鴻篇巨制”,要在“深”和“實”上下功夫,爭取把問題說清楚說透徹。
三是有虛心的態度。我們黨從在西柏坡提出的“兩個務必”到新時代“三個務必”,其中不變的一條是務必謙虛謹慎。隻有永葆謙虛謹慎的態度,才能持續進步。年輕同志缺乏基層歷練和實踐經驗,要尊重基層、虛心向基層學習,才能在基層真正交到朋友、摸到實情,把問題的具體表現、深層原因弄清楚,為基層解決實際問題。切記不能帶著結論去基層,靠收集資料、素材來印証自己的觀點,這是調查研究的大忌。
三、從調查研究中能獲得什麼
一是從調研中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案,並且付諸實施、推動工作,這是最重要的。調研過程中要善於通過對調研數據和信息的深入分析,提煉出有價值的結論,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讓決策更具針對性、准確性和有效性。同時要注重讓更多的人參與到調研成果的討論和應用中,廣泛凝聚共識,形成工作合力,達到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不少調研花費了大量精力收集資料、撰寫報告,最后卻將報告束之高閣,缺少調研成果的轉化運用,沒有做好調研的“后半篇文章”,這種為寫報告而寫報告的“偽調研”,要堅決杜絕。
二是在調研中培養研究精神。研究精神包括了求真、探索、科學、創新等多種內涵,還有一項特別重要的是吃苦精神。隻有在調研過程中願意“自找苦吃”,從紛繁復雜的數據資料中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才能獲得高質量的調研成果。這種研究精神也應當廣泛運用於各項工作,圍繞中心任務加強調查研究,把從調研中獲得的規律性認識用於指導工作實踐,取得良好成效。
三是在調研中培養優良作風。調研除了要掌握實情,還要培養群眾感情。是否帶著群眾感情開展工作,效果是不一樣的。例如開展為基層減負工作,首先要有這種意識,想一想自己的工作是不是會給基層增加無謂的麻煩,是不是必須交給基層來做,而這種意識首先來自對基層朴實的感情。感情是接觸出來的,沒有接觸就沒有感情。要在調研中深入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切身體會基層的艱辛和不易,了解基層的所思所想所盼,培養擔當務實的工作作 風。
(作者系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
來源:《機關黨建研究》2025年第2期
( 編輯:謝淳子 送簽:謝淳子 簽發:陳誠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証10120170065,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2067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4068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