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 >> 期刊 >> 《機關黨建研究》雜志 >> 2025年第3期

思想漫談 | 共創新時代中華文化新輝煌

李穎莉
2025年04月29日15:29
文字縮放:

習近平文化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著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准確把握國內外思想文化發展趨勢,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思想深邃、內涵豐富、論述深刻,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習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論觀點上的創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和要求,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

——堅持黨的文化領導權,讓黨的旗幟在宣傳文化戰線高高飄揚。中國共產黨走過百年光輝歷程,自誕生之日起,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偉大奮斗,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踐証明,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抉擇、是中國人民的正確選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著力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明確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的原則。意識形態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是新聞工作者應有的政治素養。必須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黨管媒體、黨管互聯網,堅持政治家辦報、辦刊、辦台、辦新聞網站。主動抓住新聞輿論的主導權,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吸納時代精華、唱響時代旋律,提高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以先進思想文化引領社會發展進步。

我們要堅持黨的領導,堅定理想信念,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學習新知識、吸收新技能、掌握新本領,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適應時代發展變化,跟上時代發展步伐,以新思路、新話語、新機制、新形式創造出更多優秀文化成果,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營造良好輿論環境。

——堅定文化自信,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中華文化繁榮發展。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自信的重要論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對文化價值作用的認識,堅定了對中華優秀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高度自信。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習近平總書記基於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深刻把握,賦予了中華文化新的時代內涵,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發展的新境界,體現了黨的文化自信達到新高度。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中國大地處處煥發生機,脫貧攻堅精神、抗疫精神等偉大精神鼓舞人心。人民對自身文化理想、文化價值、文化生命力、文化創造力的信心倍增,文化自信越來越強,文化建設越來越好。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影響力顯著提升,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為越來越多的國家理解、尊重和分享。2024年12月4日,“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肯定與保護。在今年首個“非遺版”春節,中華民俗文化煥發新光彩,全世界共享歡樂中國年,極大增強全球華人的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對全球文化多樣性產生了深遠影響。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為中華民族的生息、發展和壯大提供了豐厚的精神滋養。中華文明在吸收和融合外來文化、科技、藝術、宗教等方面的優秀成果過程中,始終保持著自身的文化主體性,形成了多元一體的文化格局,彰顯出中華文化的獨特氣韻。我們要秉持中華民族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為傳統文化產業的發展注入新動力,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強大生命力,極大提升人民的文化自信,推進文化建設事業鑄就新的輝煌。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凝心聚力。習近平文化思想作為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來自人民、為了人民、造福人民,具有鮮明的人民性。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隻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創作更多膾炙人口的文化藝術精品,推出更多口碑載道的優秀文學佳作,才能以高質量文化供給不斷豐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滿足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讓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更加厚重深邃。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紐帶,又是增進民生福祉的關鍵因素。我們在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時,既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又要將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發揮好思想引領、精神激勵、文化聚力的作用,讓人民享有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品質的精神文化生活。把服務人民同引導人民結合起來,把滿足人民需求同提升人民素養結合起來,培育更多人民喜聞樂見的新型文化產業和形式多樣的文化消費模式,文化產品隻有成為廣大群眾的自覺消費,才能提升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民既是文化建設的參與者,又是文化成果的享受者,文化工作好不好、發展成效好不好,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實惠、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否真正得到滿足。我們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發展文化和旅游事業,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走出一條高質量文旅融合發展之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人民對文化建設滿意度的不斷攀升,必將形成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磅礡力量。

文化興則國家興,文化強則民族強。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我們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不斷推動文化建設高質量發展,為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作出中國貢獻。

(作者系九州文化傳播中心《兩岸關系》《台灣工作通訊》副總編輯)

來源:《機關黨建研究》2025年第3期

( 編輯:謝淳子   送簽:謝淳子   簽發:陳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