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 >> 基層組織建設

支部書記講“四強”(49):光明日報社理論部黨支部書記、主任孫明泉

光明日報社孫明泉
來源:旗幟網2025年06月23日09:00
文字縮放:

爭當思想理論傳播的領跑者

光明日報社理論部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對“第一方陣”的特殊重視、特殊期許,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致光明日報創刊70周年賀信重要指示精神,以跑好創新理論傳播的“最初一公裡”為使命擔當,充分發揮聯系理論界學術界的傳統優勢,全面、系統、深入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努力讓黨的創新理論傳得更開更廣更深入。

強化政治擔當,在體系化研究、學理化闡釋上下功夫,不斷拓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闡釋的廣度和深度

做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准闡釋,深刻闡釋其科學性和真理性,彰顯其“理論的徹底性”和“實踐的指導力”,就要求我們必須堅持在體系化研究、學理化闡釋上下功夫。

2025年3月,理論部黨支部以“爭當思想理論傳播的領跑者”為題,在“光明周末沙龍”分享交流。

做好體系化研究,就是把黨的創新理論成果中的基本原理、重大論斷、重要概念基於一定的主題主線貫穿起來而形成一個具有整體性、系統性、全面性、貫通性的邏輯結構。理論部黨支部突出抓好“四項”學習,加強學習型團隊建設。堅持第一時間學,及時組織黨員干部深學細悟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等,確保時刻站在理論最前沿﹔堅持專家輔導學,不定期邀請知名專家學者來黨支部專題授課,不斷夯實理論基礎﹔堅持以版促學,聚焦版面、自設題目、研討交流,倒逼黨員干部在思想碰撞中進一步加深理論理解﹔堅持調研深學,經常性組織開展調查研究,選派人員參加重要理論讀物編寫、報社重磅稿件採寫等任務,不斷加深對理論的實踐認知。

做好學理化闡釋,就是運用學科、學術的方法從規律層面研機析理,力求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揭示其蘊含的道理、學理和哲理。理論部負責《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刊》(簡稱“《學習專刊》”),每周五塊版,還有理論、經濟學、哲學、國家社科基金、史學、黨史、世界史、智庫等8個周刊(雙周刊),同時延展到新媒體多個平台。《學習專刊》自2017年創辦,內容聚焦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體系化研究、學理化闡釋,目前已出刊1600余期。其他各學術專業版面則從本學科視角出發,及時為黨的創新理論成果提供理論支持和專業化解讀。目前,已圍繞習近平文化思想、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高質量發展、新質生產力等推出了大量理論文章,一批重磅理論文章得到《新華文摘》《學習活頁文選》《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等轉發。

突出特色定位,發揚團結、聯系、引導、服務知識界的優良傳統,依托雄厚的專家資源打造光明特色的理論傳播矩陣

光明日報理論專周刊一直以來都得到了理論界學術界名家大師的鼎力相助,組織學界名家參與選題策劃、開展學術討論的文化基因已深深根植於光明理論人的心中。

理論部黨支部緊密聯系理論界專家學者,精心組織和編發高質量理論文章。

理論部黨支部始終把團結、聯系、引導、服務知識界作為重要使命,落實新一屆編委會“秉持客觀理性、強化思想內涵、注重文化傳承、關心學人吁求、引領社會風尚”的辦報思路,緊密聯系理論界專家學者,精心組織和編發高質量理論文章,著力打造專家型、學者型編輯記者團隊,推出既有學術支撐,又行文流暢、文筆活潑的重磅理論文章,取得了很好的傳播效果。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以來,圍繞全會提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重大改革舉措,邀請專家學者進行深度解讀,《學習專刊》、理論專周刊先后刊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堅持黨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等一批重點理論文章,全方位宣傳闡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受到讀者廣泛好評。

堅持守正創新,緊跟時代、創新表達,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黨支部赴高君宇烈士墓開展主題黨日時,我們一位黨員講微黨課,帶著大家重溫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情況。很多游園群眾現場跟著聽,提了很多問題,這讓我們深切感受到人民群眾對理論知識的需求正悄然增長。

2024年4月,理論部黨支部在高君宇烈士墓開展主題黨日,黨員現場作微黨課分享。

在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中,我們堅持把轉作風、改文風作為重要內容。為更好滿足知識界讀者理論需求,我們在加強理論文章選題的針對性、時效性同時,努力提升理論文章的思想性、學理性、可讀性,讓黨的創新理論成果更好服務於社會,更好走近人民群眾。為此,黨支部與高校開展相關活動,讓編輯記者與大學師生深入交流,了解青年知識分子的理論閱讀偏好﹔組織黨員干部在出差、參會、採訪時開展針對不同層次群眾理論關切的調研。

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我們持續改進文風,不斷創新表達方式和傳播方式。《學習專刊》和理論專周刊不斷加強“學思踐悟”等欄目評論性、辨析式文章的編發,同時推出“圓桌對話”“青年論壇”專欄,選取既具有學術價值又具有社會關切的話題,鼓勵不同學術觀點進行爭鳴。以“明理”為筆名推出多篇重點理論文章,以透徹的思辨、深邃的洞見、清晰的說理和通俗的表述,讓深刻的理論問題以大眾話語呈現。

( 編輯:白 翔   送簽:白 翔   簽發:林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