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聯學共建賦能鄉村文化振興
中國美術家協會行政黨支部堅持“以共建促黨建、以黨建促業務”的工作思路,積極發揮美術工作者的專業優勢,不斷創新與共建村黨支部聯學共建形式,推動黨建和業務融合發展,以鄉村文化振興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點石成金”聚力“脫貧攻堅”
與北京市房山區青龍湖鎮水峪村黨支部結為黨建共建單位以來,黨支部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積極組織動員鄉村、社會等多方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探索美術與鄉村產業融合創新發展的新模式。
水峪村村民觀摩作者(中)繪制“熊貓國寶石”示范。
文創項目開發。在水峪村走訪調研后,我們提出“熊貓國寶石”文創項目,即利用當地盛產的優質鵝卵石,教授村民繪制熊貓造型,以生產熊貓主題文創產品增加農民收入。隨后,黨員干部多次赴村中傳授繪畫技藝,培養繪畫人才,全村逐漸掀起繪制大熊貓的熱潮。隨著石畫創作水平和藝術價值的提升,產品逐漸得到市場認可,實現了“畫石為寶,點石成金”。
品牌體系構建。圍繞“北京熊貓文化村”建設目標,對熊貓文旅品牌進行頂層設計,創作完成大熊貓雕塑《風調雨順》等作品,大熊貓主題文創產品展廳、水峪熊貓藝術展示館以及長達50多米的“我愛大熊貓”國際少兒明信片彩繪牆等相繼落地,提升了文旅吸引力,完善了產業鏈條。
跨省協同聯動。經我們牽線搭橋,水峪村黨支部先后與四川省鄧池溝村黨支部、甘肅省唐壩村黨支部、陝西省南沙窩村黨支部、中國文聯機關服務中心黨支部、北京市園林綠化系統相關黨支部等結成共建單位,形成黨建共建合力。我和支部同志赴四川雅安、陝西佛坪、甘肅武都等地調研,挖掘當地獨特的自然和人文特色,共享熊貓文創開發經驗。
文化交流互鑒。在第八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期間,中國美協組織中外美術家一道前往水峪村採風寫生,並深入普通農戶家中訪談交流。採風寫生作品在“中國美術世界行暨海外研修工程成果匯報展”中亮相,向海外講好“中國美麗鄉村故事”。
2019年秋,中外美術家共赴水峪村採風寫生。
示范效應擴大。黨支部將黨建與美術扶貧相結合的創新舉措吸引了廣泛關注,新華社、人民網等主流媒體紛紛報道,學習強國學習平台等也制作短片報道,進一步擴大了社會影響,為美術扶貧打造了示范樣板。
“聯學共建”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黨支部不斷拓展工作思路、探索有效路徑,以聯學共建助推鄉村振興。
拓展聯學共建對象。在鞏固與水峪村聯學共建的基礎上,黨支部還與北京市石峽村黨支部、吉林省拉法村黨支部、山東省下石硼村黨支部、山東省朱村黨支部、江西省東山村黨支部和福建省九仙村黨支部結為黨建共建單位,編制起一張聯學共建的全國網絡。
與各地村黨支部結成黨建共建單位揭牌儀式現場。
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我們充分調動專業力量,依托各聯學共建對象獨有的自然和人文資源優勢,邀請專業設計及創作人員義務開發文創產品、創制公共藝術作品、提供活態轉化利用方案等,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IP,講好當地故事,推動文旅有機融合。
共享聯學共建成果。分批組織美術家前往各共建村及周邊寫生創作,把“做人的工作”與“創作優秀作品”貫通起來,推出一批展現地方特色和鄉村全面振興成果的美術佳作。當前,我們聯合各黨支部一同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強紀律保障。
“固本強基”蓄力“四強”黨支部建設
在助推鄉村全面振興的過程中,我們以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為著力點,持續深化“四強”黨支部創建工作。
突出政治功能。提高政治站位,堅持不懈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從嚴治黨、意識形態工作、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增強文藝工作者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
突出配強班子。選優配強黨支部書記和委員,明確責任分工,充分發揮班子成員美術創作、組織執紀、宣傳推廣方面的優勢。注重黨務能力提升,主動將支部工作與美術專長相結合,探索出一套特色鮮明、務實管用的工作方法。支部班子成員大多為從事美術創作及理論研究的專業人員,具有較豐富的美術類活動策劃實施經驗。我們充分利用中國美協的組織優勢和專業優勢,將組織展覽、採風、美育等活動策劃思路融於支部工作中,注重視覺傳達和形式美感,強調生成美術成果,使黨員在參與黨建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美術專業素養、開闊藝術視野。
突出隊伍建設。加強梯隊建設,注重將政治素養高、業務能力強的年輕干部發展為入黨積極分子﹔加強黨員教育培訓和管理,組織黨員干部赴警示教育基地、共建村庄開展黨性教育活動﹔邀請專家學者專題授課,提升黨員干部黨性修養和理論水平。
“長城文化 薪火相傳”主題黨日在北京市延慶區石峽村舉行。
突出作用發揮。緊扣中心任務,相繼與醫療衛生機構、美術創研機構、助殘公益機構黨支部聯合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黨日,為促進黨員身心健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發愛國熱情、精准扶困助殘、增強黨建活力發揮了積極作用。採用“互聯網+黨建”模式,定期以“微黨課”形式開展網上送學,組織各共建村黨支部參與供稿並轉發共享,確保聯學共建取得實效。
( 編輯:白 翔 送簽:白 翔 簽發:林燕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証10120170065,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2067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4068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