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 >> 信息交流

科技創新賦能產業融合 國資央企引領產業興疆

——第十二期“現代新國企”研討會在新疆舉辦

來源:旗幟網2025年08月20日15:37
文字縮放:

當政策東風、國企動能與邊疆機遇疊加,曾經沉寂的廠房如何被重新“點亮”?優質文化內容如何融合產業、創造價值?以科技創新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如何邁出堅實步伐?2025年8月14日,第十二期“現代新國企”研討會在新疆自治區伊犁州成功舉辦。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國資央企和地方企業代表等近200人參加論壇。

以“融”引領 以“合”賦能

近年來,國資央企發揮科技創新主體作用,以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構建新型融合產業生態的創新實踐,同時搭建跨區域、跨領域的產業合作平台,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產業因融合而拓展,文化因互鑒而精彩。”在原文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原黨組書記、局長勵小捷看來,目前央企工業遺產活化利用的情況總體向好,勢頭強勁,出現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形成了文旅融合的綜合效益。老廠房和在用工廠秉持融合思路,以用促保,與新經濟同頻共振。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黃群慧強調,要加強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實現綠色制造體系與生態效益雙贏,並推動內地產業與“一帶一路”開放合作。近年來,21家中央企業牽頭建設的24個創新聯合體有序運營,86家中央企業帶動800余家國企民企、高校院所推進1000多個項目,190項成果實現應用推廣。

文化為本 科技為翼

勵小捷介紹說,第四次文物普查共有工業遺產5423處(尚未進行定級),其中“武漢漢冶萍、漢陽兵工廠”“青海221基地”“貴州航空發動機廠舊址牛洞”等工業脈絡被重點標注。他強調,這些遺存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初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時期的成就,是國家記憶的一部分。

“依托‘文化潤疆’和‘旅游興疆’戰略,天山天池、喀納斯、那拉提等一批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已率先完成數字孿生建模,非遺數據庫與游客手機端的實時交互成為常態。”黃群慧進一步闡明文旅與數據科技結合的潛力。

因地制宜 發展邊疆

在新疆哈密,高聳的升壓站與5G基站並排而立,無人機巡檢、AI功率預測系統實時運行,正把“新基建”的能量注入一塊塊光伏板。對此,黃群慧表示,“要推進‘連接+算力+大模型’基礎設施的高質量發展,推動傳統基礎設施的數字化轉型”。

在智慧數據平台建設方面,新疆文化旅游投資集團負責人表示,新疆文旅集團已在自主研發並運營“慧游新疆”智慧文旅消費平台,整合40余家4A級以上景區,100余家酒店,183家旅行社,1000余台社會車輛,並與相關企業實現對接,實現“全覆蓋全鏈條全過程的旅游服務體系”。

創新融合 共啟未來

在眾多融合業態中,央企工業遺產的活化利用尤為引人關注。工業遺產為各地留下了豐富的文化礦藏,也為今天的發展提供了騰挪空間。

“目前,我國工業遺產開發還在起步階段,發展前景廣闊。實現對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換和創新性發展,要有融合的思路,把保護放在第一位。”勵小捷強調,要注重挖掘工業遺產的內在價值,實事求是,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同質化。

為推出受年輕用戶市場喜愛的文化產品,該負責人表示,新疆文旅投將打造數字文旅IP矩陣,孵化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超級數字IP,加快文旅+低空、文旅+康養、文旅+裝備,培養一批專精特新文旅科技企業,形成跨界融合,相互賦能的產業新生態。同時,完善數據資產管理體系,積極探索數據資產的市場化運營,建好智慧文旅產教融合共同體,打造創新平台,研發新賽道、新模式、新空間,讓數據真正成為驅動增長的新動能。

(供稿:國資委新聞中心)

( 編輯:劉瓊   送簽:徐雅維   簽發:林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