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 >> 今日要聞

總書記身體力行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來源:新華社2025年09月26日08:15
文字縮放:

9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聽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工作匯報,強調“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民族工作,在習近平總書記心中分量很重。

2014年5月,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提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此后,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深入闡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並將其作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持續推進,黨的民族工作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務。

今年以來,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民族團結進步促進法草案、赴地方考察、親臨西藏和新疆兩個自治區大慶、給基層群眾回信……習近平總書記不斷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身體力行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從時間維度上看——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承上啟下,意義重大。

無論是打好“十四五”收官戰,還是謀劃“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都需要各民族大團結,最大限度地匯聚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集眾智、聚眾力,把我們自己的事情辦好,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在吉林強調“著力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雲南強調“引導各族群眾自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給西藏林芝嘎拉村村民回信強調“切實維護好民族團結”……

習近平總書記的一次次叮囑,就是希望我們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做好各項工作,把各族干部群眾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步調一致向前進。

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讓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形成強大合力,開啟“十五五”新篇章,把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不斷推向前進。

從對中華文化認同上看——

推動民族工作需要依靠物質力量,通過高質量發展實現共同富裕﹔同樣也需要依靠精神力量,增強文化認同,著力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時強調“貴州歷史底蘊深厚,紅色文化豐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要利用這一優勢,增強文化自信、化風育人”﹔在河南考察時要求“要積極引導宗教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合、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這一次在新疆進一步指出“加強文化潤疆、注重以文化人,引導各族干部群眾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

“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中華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葉,根深干壯才能枝繁葉茂。”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闡明這樣的辯証關系。

以文化人,文潤人心。

不斷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不斷增進各民族文化互鑒融通,為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提供強大精神文化支撐,也將更好推動中華民族成為認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強的命運共同體。

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上看——

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是加強中華兒女大團結的重要舉措,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必然要求。

“拓寬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實踐路徑”“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動西藏與內地經濟、文化、人員雙向交流”……習近平總書記對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出明確要求。

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

新征程上,要進一步支持民族地區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促進各地區在經濟上更加緊密地連在一起、融為一體,讓各族群眾廣泛參與發展進程、共享發展成果,讓大家真切感到中國式現代化成果就在身邊,這樣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才更加牢不可破。

中華民族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鑄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必將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實現。

習近平總書記引領各族干部群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傳遞出堅定有力的時代強音:我們共同奮斗,一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編輯:孫凱佳   送簽:孫凱佳   簽發:林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