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作風就是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要持續抓好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貫徹落實,進一步下大氣力把黨建設好,打造一支黨性純潔的隊伍、紀律嚴明的隊伍,使我們黨始終不負人民,團結帶領人民順利完成所肩負的歷史使命。
中央八項規定是黨中央徙木立信之舉,是新時代管黨治黨的標志性措施。中央八項規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規定,而是長期有效的鐵規矩、硬杠杠。如何理解“鐵”和“硬”?為什麼說中央八項規定是改進作風的切入口和動員令?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新聞傳播中心就此採訪了中國人民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紀檢監察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吳付來。
記者:中央八項規定是長期有效的鐵規矩、硬杠杠。如何理解這裡的“鐵”和“硬”?
吳付來:中央八項規定是黨的十八大之后制定的第一部重要黨內法規,從制定之初就體現了極高的制度剛性。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既然作規定,就要朝嚴一點的標准去努力,就要來真格的”“規矩是起約束作用的,所以要緊一點”。不加“試行”兩字,用“一律”替換“一般”,上來就是硬杠杠,出手就是剛性約束。
鐵規矩“鐵”在何處?首先,制定這方面的規矩,指導思想就是從嚴要求,體現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中央八項規定堅持立鐵規矩、強硬約束,強調的是以上率下、令行禁止。
中央八項規定並非憑空產生,而是繼承了中國共產黨長期堅持的自我革命傳統。黨始終以“刀刃向內”的勇氣直面自身問題。此外,中央八項規定中厲行勤儉節約等內容,與中華民族“克勤克儉”“清正廉潔”的傳統美德一脈相承,增強了其文化認同感,使其更容易深入人心,促使鐵規發力、禁令生威。
其次,“鐵”還體現在制度設計上。其一,中央八項規定不是口號式的宣示,而是具體可操作的行為規范。例如,精簡會議活動、精簡文件簡報、厲行勤儉節約等,每一條都直指問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約束力。其二,中央八項規定不僅是八條具體要求,更是黨內法規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等黨內法規形成不斷完善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對違規行為可直接依據黨紀追責,制度剛性顯著增強。其三,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不是階段性任務,而是要長期堅持的政治要求。2022年10月25日,黨的二十大閉幕剛3天,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部署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會議的一項重要議程,即是審議《中共中央政治局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強調必須始終把中央八項規定作為長期有效的鐵規矩、硬杠杠,推動全黨堅決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
而硬杠杠的“硬”則主要體現在執行上的動真碰硬、久久為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肩負的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任務十分繁重,面臨的執政環境異常復雜,自我革命這根弦必須繃得更緊。從嚴監督執紀是黨的自我革命的利器,對違紀違法問題必須堅決處理。今年以來,中央層面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工作專班、中央紀委辦公廳多次公開通報違規吃喝嚴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對這類問題,堅持露頭就打、嚴查快處、公開通報,絕不姑息。過去十多年,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持續開展監督檢查,嚴肅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形成強大震懾效應。2013年8月,中央紀委建立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情況月報制度,截至目前已連續144個月公開發布月報數據,推動作風建設向縱深發展。這一系列舉措和數據充分彰顯了我們黨抓作風建設的堅定決心和雷霆力度,中央八項規定從“破題之舉”轉化為“常治之道”,持續擦亮新時代管黨治黨“金色名片”。
記者:中央八項規定為什麼是改進作風的切入口和動員令?
吳付來:中央八項規定之所以是改進作風的切入口和動員令,在於它通過具體而微的切入點,釋放出一嚴到底的強烈信號,把硬要求轉化為改進作風的硬措施,推動嚴的基調一貫到底。以小切口撬動全面從嚴治黨大變局,推動全黨進行革命性鍛造,成為新時代管黨治黨的標志性措施。
首先,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產生了以上率下的強大示范效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風成於上,俗化於下’。改進作風必須自上而下、以上率下。”中央八項規定的實施首先體現在黨中央對“關鍵少數”的嚴格要求上。這種自上而下的示范作用為全體黨員干部樹立了行為標杆,激發了廣大黨員的責任感和行動自覺。當中央領導集體率先踐行這些規定時,便形成了強大的政治引領力,促使各級黨員干部以更高標准約束自我,形成了良性傳導效應。
其次,八項規定一子落地,作風建設滿盤皆活。中央八項規定聚焦於具體的作風問題,如改進調查研究、精簡會議活動、精簡文件簡報等,看似細微,實則是針對黨風政風的變革。比如,通過減少不必要的會議和文件,讓黨員干部有更多時間深入基層了解民情﹔通過嚴格控制公務接待費用,有效遏制了鋪張浪費現象。這些措施直接關系到黨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重塑了黨的形象,反映出中央八項規定在作風建設中的巨大作用。
最后,中央八項規定以小切口撬動全面從嚴治黨大變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八項規定為突破口,推動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協同發力。在政治建設方面,把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作為檢驗擁護“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的重要標尺,突出政治標准和政治要求,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在思想建設方面,把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作為全黨集中性學習教育重要內容,加強正反兩方面教育,推動全黨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從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在制度建設方面,從制定中央八項規定這一新時代第一部重要黨內法規嚴起,進而把嚴的要求體現到每一部黨內法規的制定完善之中,全方位織密制度籠子﹔在反腐敗斗爭方面,通過嚴查“四風”背后的腐敗問題,堅持風腐同查同治,深化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推動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並全面鞏固,成功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反腐敗之路。
總之,中央八項規定之所以是改進作風的切入口和動員令,關鍵在於其以“刀刃向內”的勇氣破除積弊,以“久久為功”的韌勁鞏固成果。
記者:中央八項規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規定,而是長期有效的鐵規矩、硬杠杠。怎麼理解這裡的“長期有效”?
吳付來:中央八項規定之所以被稱為“長期有效的鐵規矩、硬杠杠”,就在於它不是權宜之計,更不是一陣風式的運動,而是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制度性安排,是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的重要舉措。
首先,“四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反復性,決定了作風建設必須常抓不懈。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並非一朝一夕形成,其背后往往與權力運行機制、利益格局、文化土壤密切相關。在高壓態勢下,一些“四風”問題可能暫時收斂,但一旦監管放鬆,極易反彈回潮,甚至以更加隱蔽的方式出現,如“電子紅包”“快遞送禮”等新變種。作風問題絕非小事,稍有鬆懈就可能前功盡棄。隻有堅持“長管長嚴”,才能防止舊病復發、新病滋生,確保作風建設成果得到不斷鞏固拓展。
其次,中央八項規定推動了社會風氣的根本轉變。中央八項規定重塑了黨員干部的行為准則,也深刻影響了全社會的價值取向。如今,節儉務實、清正廉潔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人民群眾對黨風政風的滿意度顯著提升。更重要的是,這種轉變不是被動接受,而是逐漸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主動踐行,形成了良好的社會氛圍。可以說,中央八項規定不僅是管黨治黨的“金色名片”,也有力推動了全社會移風易俗、化風成俗。
最后,中央八項規定促進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振奮了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精氣神,推動了黨長期執政能力的總體性提升。中央八項規定的實施,有效增強了黨的凝聚力、號召力和戰斗力,增強了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凝聚起強大正能量。同時,它還推動了紀檢監察體制、巡視巡察制度、問責體系的完善,有力提高監督實效,進一步提升了國家治理效能。
總之,中央八項規定以黨風政風煥然一新引領社風民風深刻變革,使廣大黨員干部進行了觸及靈魂的精神洗禮,推動全體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更加緊密團結在一起。面向未來,我們必須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把作風建設進行到底,讓鐵規發力、禁令生威的成效持續釋放,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堅強作風保障。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 編輯:孫凱佳 送簽:徐雅維 簽發:林燕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証10120170065,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2067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4068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