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站内搜索:
旗帜网

把五四青年节过成思想的节日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张奔放
来源:旗帜网2019年05月04日09:12
文字缩放:

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五四青年节不只是一个以青年命名的节日,它更是一个思想的节日。应该让广大青年通过深入的学习和活泼的思考,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加强思想理论武装,矢志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这才是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

在五四运动100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就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为广大青年过好五四这个思想的节日树立了光辉示范。他强调,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必须加强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和五四精神时代价值的研究,做到四个“讲清楚”,回答好两个“为什么”,找准当代中国青年运动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着力点,激励广大青年在各行各业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广大青年在思想上纪念五四运动,必须朝着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正确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通过认真的学习和思考准确把握中国青年运动的脉络、本质和实现途径等基本问题。

一是思考中国青年运动的脉络和主题。100年前,革命青年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为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而奔走呼号,积极探索指导中国人民根本改变受奴役、受压迫地位的科学真理和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青年不忘跟党初心,牢记青春使命,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国青年运动时代主题,“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从“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到“团结起来,振兴中华”,青年运动始终同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一部中国青年运动史,就是一代又一代青年紧跟着党,为实现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而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国青年运动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是把握当代中国青年运动发展规律的首要问题。这个问题既是主观意识中的问题,也是客观历史事实中的问题,是一个根本性问题。

二是思考中国青年运动的本质和主流。五四运动中的先进分子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集中反映在一部分最有觉悟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找到认识中国、改造中国的强大思想武器,开始与工农大众相结合,找到中国革命最深厚的社会力量。“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毛泽东认为“五四运动是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党的一大代表平均年龄只有28岁,“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100年来,中国青年运动在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蓬勃开展,一批又一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实践中成长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青年要继承中国青年运动的光荣传统,最根本的就是要自觉学习、准确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学出使命担当、学出能力水平。

三是思考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实现途径。五四运动为中国人民创造了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机遇,这一次选择的完成,为中华民族的命运带来了根本性的转折。五四运动以后的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培育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果实。中国青年运动的历史表明,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广大青年才能找到建功立业的广阔天地,青年运动才能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于我们的行动,使我们的实践成为科学的实践。要把火热的实践作为最好的课堂,紧密结合岗位实际,谋思路、出实招、破难题,在干好本职工作、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魅力,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水平,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只有真正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信仰者、自觉践行者、坚定捍卫者,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方能通过“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爱国、励志、求真、力行”,谱写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壮丽华章。

(作者系2017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中国科协机关团委书记)

( 编辑:万鹏   送签:陈 昂   签发:陈 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