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站内搜索:
旗帜网>>走近工委>>工委工作

中央和国家机关纪检监察工委:持之以恒强化正风肃纪 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机关

中央和国家机关纪检监察工委
来源:旗帜网2019年07月17日12:26
文字缩放:

从严管党治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基本规律,也是我们党自我革命的内在要求。中央和国家机关作为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领导机关,必须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作风严实、纪律严明上作表率。《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等3个方面,就持之以恒强化正风肃纪作出规定和部署,为推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以钉钉子精神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坚定不移纠“四风”、树新风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中央和国家机关特殊的地位和职责使命,决定了其作风建设成效直接关系党中央的形象、全党的形象。《意见》第十五条、第十六条分别对持续整治“四风”问题、密切联系群众作出具体部署,明确了中央和国家机关抓作风建设的工作重点、方法路径和标准要求。这两条规定,突出问题导向,坚持破立并举,一条明确“纠”的重点,一条确立“树”的标准,体现了正向引领和反向约束相结合、目标激励和问题整治相统一。我们抓贯彻落实,要牢牢把握这两个方面,在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上下功夫。

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中央八项规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规定,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国家机关正风肃纪成效显著,但“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顶风违纪行为仍时有发生,一些基层企事业单位问题还比较突出。要做好坚持、巩固、深化工作,紧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隐形变异、改头换面等新动向,对顶风违纪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通报曝光一起,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久久为功、化风成俗,坚决防止反弹回潮。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已经成为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也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容易犯的“官僚病”“衙门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并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进行了深刻分析,提出明确整治要求。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工委召开中央和国家机关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工作推进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也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重要内容。中央和国家机关要像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样,从坚持政治原则、严明政治纪律的高度,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特别是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要紧盯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敬畏、不在乎、喊口号、装样子等错误表现,进一步查找文风会风、调查研究、审批监管、政务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持续整治空泛表态、应景造势、敷衍塞责、冷硬横推、重留痕轻效果、出工不出力等突出问题,防止和纠正不作为、慢作为等机关不良风气。机关党委、机关纪委要加大查处力度,对典型案例一律通报曝光。工委将定期对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情况开展督促检查。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中央和国家机关离“天线”近、离“地线”远,容易滋生脱离实际、脱离基层、脱离群众的现象,得“机关病”。我们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关键,牢记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把“让党中央放心”与“让人民群众满意”统一起来,创建模范机关。要完善和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制度,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群众工作,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期盼。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开展结对帮扶、联学联建等活动,鼓励党员干部到社区、农村、企业、学校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根本宗旨。坚持重大决策调研先行,采取蹲点调研、实地走访、访谈座谈等方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摸清情况,找准对策。认真落实定点扶贫政治责任,以作风攻坚促进脱贫攻坚,为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全面加强纪律建设,使铁的纪律成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

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党的十九大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表明了用严明的纪律管党治党的坚定决心。中央和国家机关要建设模范机关、做到风清气正,必须以严明的纪律作保证。《意见》第十七条以“严明党的各项纪律”为目标,对纪律建设的重点环节、重点对象、重点任务等作出规定,提出了方向性、原则性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用铁的纪律教育和约束党员干部,切实把纪律挺在前面。

强化党规党纪学习教育。从严执纪不能搞不教而诛,要深入开展经常性纪律教育,将党规党纪作为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支部学习和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对新入职党员干部及时开展纪律和廉政教育,对新任职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廉政谈话,不断强化纪律规矩意识。推动警示教育常态化,各部门要定期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凡查结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都要在本部门本领域开展警示教育,以案为鉴、以案明纪,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工委将分领域、分行业梳理中央和国家机关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加大通报曝光力度,汇编印发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案例,为各单位提供警示教育素材。正风反腐,人人有责,每名党员干部都应坚决抛弃“看戏”心态,不当旁观者,真正从别人身上汲取教训,把未病当作有病防,坚守底线、追求高标准,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

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注重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在用好第一种形态上下更大功夫,干部有问题就要批评、教育、处理,常咬耳朵、常扯袖子;对属于一般性问题、能如实说明的予以了结,向本人反馈澄清,帮助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被谈话函询的党员干部,要在民主生活会上把情况讲清楚、说明白,体现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性。对违反纪律的,要认真开展约谈诫勉和必要的审查谈话,促其讲清问题,争取从轻处理;对严重违纪需要追究党纪责任的,要在纪律审查过程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促其认错悔错改错;对于极少数严重违纪甚至涉嫌违法,执迷不悟、拒绝挽救,对抗欺瞒组织、负隅顽抗到底的,必须坚决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党的十九大新修订的党章赋予有干部管理权限的党组相应纪律处分权限,权责是统一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党组(党委)要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发现苗头及时提醒纠正,对触犯纪律的严肃处理,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使纪律始终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加大执纪审查力度。纪律的关键在于执行,中央和国家机关决不允许有不受纪律约束的党组织和党员。要坚持执纪必严、违纪必究,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各部门机关纪委作为党内监督专责机关,要把协助部门党组(党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责任担起来,聚焦主责主业进一步深化“三转”,认真核查处理处级及以下党员干部违纪问题。纪检监察工委连续3年开展执纪审查工作专项检查和评估考核,实现了中央和国家机关113个部门全覆盖,下一步将在督促抓好问题整改的基础上,坚持每年对执纪审查工作进行检查考核、通报排名,推动机关纪委紧起来、动起来,履行好监督责任。

三、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腐败是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坚决防治腐败是党自我革命必须长期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中央和国家机关权力、资源集中,党员干部面临被“围猎”、被腐蚀的廉政风险高。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国家机关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看,不收敛不收手的依然存在,腐败存量不少、增量仍在发生,一些典型案件更是暴露出许多深层次问题。中央和国家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还远未到大功告成的时候,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把反腐败斗争推向纵深。基于这一分析判断,《意见》第十八条提出“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按照先总后分、逐步递进的逻辑顺序,明确了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原则要求、主要目标和具体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一个有机整体,不是 3 个阶段的划分,也不是 3 个环节的割裂,要打通三者内在联系。“三不”之中,不敢腐是前提,不能腐是关键,不想腐是根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通过以治标为先,为治本赢得了时间;当前,不敢腐的震慑效应已充分显现,应该在保持高压态势的基础上,加大监督、教育和制度建设的力度,发挥标本兼治的综合效应。《意见》的规定充分体现了“三不”一体推进的思想,其中,开展内部巡视、严肃查处违纪问题是强化“不敢”;排查廉政风险隐患、强化监管措施、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是推动“不能”;加强党性教育和警示教育、提高思想觉悟是促进“不想”。

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要按照《意见》要求,深化标本兼治,既善用治标的利器,又夯实治本的基础。要坚持靶向治疗、精确惩治,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着力查处的重点对象,把那些党的十九大后仍然不知敬畏、胆大妄为者作为重中之重,深挖细查、严惩不贷。要重点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对失责失察失职的严肃追责问责。紧盯利用“中”字头、“国”字号影响力谋取个人利益行为,突出事关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的重大工程、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部门和行业的监督,加大金融领域反腐力度。要针对违纪违法问题暴露出来的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建章立制,特别是要加强对“灯下黑”、疏于监管等问题的源头分析,找准“病灶”、堵塞漏洞。机关纪委要强化责任担当,提高能力水平,抓好信访举报、线索处置、纪律审查等工作。纪检监察工委将加大问题线索抽查复核力度,对反映具体明显却被失实了结的问题线索提级直查,成案后“一案双查”,既追究主体责任,也追究监督责任,以强有力问责推动责任落实。

(来源:《机关党建研究》2019年第7期)

( 编辑:白 翔   送签:白 翔   签发:白 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