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站内搜索:
旗帜网>>2019“根在基层”调研实践活动

交通运输部直属机关2019年“根在基层”青年干部调研实践活动调研报告(上海团)

来源:旗帜网2019年10月24日14:23
文字缩放:

8月25日至31日,由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牵头的交通运输部直属机关2019年“根在基层”青年干部实践调研活动上海团组织实施。上海团紧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要求,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贯穿始终,共参观了2处红色教育基地,走访调研了13个基层一线单位、3个劳模工作室,与6位交通先进模范和几十位优秀青年代表进行了面对面交流访谈,高效、紧张、有序、深入地完成了一系列调研实践活动。

一、调研的背景和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当前,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开启了建设交通强国的新征程。杨传堂书记指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信息化工作是新时代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快速推进了交通运输业的迭代升级,为交通运输向安全可靠、便捷通畅、经济高效、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交通运输的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既成效斐然而又任重道远,需要交通青年孜孜不倦的砥砺奋进。

调研团以“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分海事、救捞、航保、海运、航空、邮政等7个领域的若干行业部门、企事业单位等作为调研样本,并通过考察驻沪国有大型企业、民营快递企业进行比对研究,从多个维度考察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在安全监管、公共服务、应急救助、物流运输等方面的应用成果、产生效益和未来前景,帮助青年干部充分理解现代通信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作用,引导青年开拓工作视野,启迪创新思路,激发创造活力。

二、总结的经验做法

调研中可以看到,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已经在交通运输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实现了与行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发挥了提高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效能、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上海各个交通运输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涌现不少好经验好做法。

(一)党建引领作用凸显

各单位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培育有效载体、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发挥党建在政治保障、战略引领、凝聚共识、建设队伍、促进改革中的核心作用。上海海事局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紧紧围绕行业基层治理中的难点、服务对象面对的痛点开展系统性针对性的调研,就海事监管无人机应用、VTS运行与管理、基层执法部门党建工作等提出了针对性改革措施。圆通快递公司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在党建工作上深耕细作,发挥党建工作塑造企业精神、优化组织管理、服务改革发展的作用,探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之路,形成了“四融合四突破”的党建工作新模式,基层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的作用充分发挥,彰显出聚人心、畅管理、强动力、促创新的实际效益。

(二)自主创新成果日丰

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运输行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加快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如,洋山港四期码头利用自主研发的智能操控系统,实现了生产调度和装卸组织的高效安全运行,以及桥吊操作、堆场装卸、水平运输的远程操控和无人化运行,优化了生产环境、释放了生产潜能、降低了人力成本。上海打捞局金峰工作室自主研制的饱和潜水系统,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极大提高了我国深水打捞和救援能力,使我国饱和潜水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东海航保中心研发的S-100电子海图系统、“海E行”智慧版等成果,成为实现“智慧交通、职能航保建设”目标的新动力。持续完善的“全球海上情报系统”,正在为党政军民输出更多内容、更高质量的海洋大数据服务,助力“海洋强国”战略推进。

(三)科研平台助力创新加速

调研发现,共建共享的科研创新平台是聚合创新要素的资源池、加速技术迭代的催化剂、形成外部效应的扩大器。陈维工作室、金峰工作室、圆通速递的“物流信息互通共享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创新平台,深植于基层一线和企业单位,与企业运行和一线治理无缝对接、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有利于解决数据来源和应用转化问题,缔造出成本可控、适用度高、自主化的科研成果。陈维工作室开发的国内首个船载危险品与防污染管理支持系统(DPSS系统),实现了船载集装箱危险货物谎报瞒报自动查处,有效提升了海事危险品查验和污染物违法排放查处的效率;圆通快递自主研发的大型自动化分拣设备,已经实现了成套设备和技术的海外输出,为“中国智造”增加了新亮点。

(四)信息化建设助推主责主业

信息化建设为交通运输行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服务性作用赋予了新内涵,支撑主责主业的作用日益显现。上海海事局船舶动态监控中心汇集了包括船舶识别号管理系统、中国亚太地区PSC国家数据中心系统在内的17项全国海事数据,建成了海事系统一级数据中心和二级数据中心。按照“盘活数据资源,打通信息孤岛”的目标,通过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海事系统内外部用户均可通过该数据中心的协同管理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办理及获取相关业务支持,推动海事大数据与上海港航EDI、海关、边检等数据的融合和重构,形成了容纳“口岸监管、物流信息、电子商务”的一体化业务操作平台,提升了服务效能。

(五)时代榜样弘扬行业文化

交通运输行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以及一系列重点工程、重大课题的推进,为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搭建了广阔舞台。调研团成员在活动过程中有机会与一批新时代的行业青年典型接触交流,深为他们展现出的行业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而感染。调研团与陈维、姜龙、徐震涛、宋寅、王娟、詹春珮等不同领域的交通榜样开展了面对面座谈,调研过程中与更多行业典型进行了现场互动。“多一点付出、多一点用心、多一点坚持、多一点创造(陈维)”“学无止境,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让我们在未知当中掌控自己的命运(宋寅)”,“搜救是要不断地在绝境中寻找希望(詹春珮)”,“大事着手、小事着眼,找到自己岗位意义的所在,平凡岗位铸造不平凡的事业(王娟)”,他们朴实真挚的话语和生动感人的事迹,深刻启迪着团员思索青春的价值、人生的方向。发现和培育有说服力感染力的行业青年典型对于塑造新时代交通精神、引领新时代交通青年具有重要意义。

三、调研发现的问题

(一)信息化统筹规划有待完善

目前,海事、救助、打捞、航保等行业不同单位之间乃至同一单位仍存在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不统一、标准不统一、结构不统一、开发工具不统一的问题,信息共享的机制壁垒和技术隔阂依然存在。如,交通运输行业基础数据涉及物流、运力、水文、气象等众多领域,来源丰富多样,各级数据中心数量繁多,数据中心在建设前期并未统筹谋划,存在数据格式不统一、数据交互不畅,资源难以共享等问题,形成了制约交通运输服务提质升级的“瓶颈”,大数据应用还停留在概念和浅层阶段,数据共享和数据挖掘不深入,不利于大数据的应用和向智慧化迈进。

(二)核心装备国产化进程缓慢

调研发现,交通运输行业各领域一些核心装备的国产化进程依旧缓慢、核心技术仍为别国掌控。海事、救捞和航保等单位总体信息化装备技术水平总体较为领先,但主要装备特别是核心装备的国产化率依然不高。如,上海打捞局装备的ROV水下搜救机器人,东海航保中心装备的侧扫声呐、多波束测深系统,仍只能从某几个西方国家采购。核心设装备受制于人,不仅导致购置成本较高,购置和更新手续繁琐,且存在信息安全隐患和被“卡脖子”的风险。

(三)信息化人才队伍储备不足

交通运输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升,根本要依靠人才特别是领军型人才。调研发现,交通运输部系统单位存在信息化人才队伍数量不多,力量分散,高精人才不足的问题。信息化系统的开发、运行、维护,主要依靠购买社会化服务,交通运输行业缺少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智能化信息化专家,缺少一支政治过硬、专业过硬、作风过硬、服务核心的国家队,行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存在比较明显的短板,一定程度影响了交通运输智能化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四、有关思考和建议

一是从规划入手,统筹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从规划层面提出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思路,在数据通用标准、信息系统管理、共享共建机制等方面汲取国内外先进经验,构建架构完善、符合实际、有引领性的交通运输信息化顶层设计体系。同时,将信息化规划的相关要求以及核心技术的应用推广纳入行业各类规划,指导各级下属部门统筹推进建设规范统一、标准统一、交互方式统一的信息化系统平台,实现不同部门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和高度融合,逐步打造交通运输行业级信息化平台,为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二是突破核心技术,提高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研发水平。加强与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等部门沟通联络,争取相关资金和项目支持,将最前沿、最新科技成果融入交通运输建设。创造良好的科研攻坚条件,整合部属科研单位科研力量;加强与高校、企业合作,充分发挥各类创新主体作用,加快核心装备的研发进程,实现在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国产化上的突破,解决核心装备“卡脖子”问题。

三是大力引进和培养高精尖缺人才。加强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智能化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理念和用才观念,破除体制机制的障碍,建立健全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力的人才政策,完善多层次科研平台,大力引进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领军型人才,建立行业智能化信息化人才库,打造交通运输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国家队,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 编辑:宋美琪   送签:宋美琪   签发:张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