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站内搜索:
旗帜网

【原创】奋力开创新时代科技事业新局面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

白春礼
来源:旗帜网2019年11月05日08:46
文字缩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科技创新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新时代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把党中央的新要求新部署贯彻落实到科技创新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在推进新时代科技事业中发挥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可替代的作用。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全局的战略高度,以全球视野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蓝图。在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发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召,明确了科技创新的“三步走”战略。全面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建设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中心和国家实验室等重大战略决策,从目标要求、发展路径和关键举措上对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系统性的战略安排,开辟了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新境界。

现在,我国科技创新正进入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2018年,我国研发支出已达1.97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研发人员总量达到418万人,稳居世界第一位,已经具备加速提升、全面跨越的基础。全球科技创新已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经济社会面临深刻转型,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加迫切、更高标准的要求。在这样一个大变局、大调整、大发展的形势下,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大战略意义,准确研判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新突破,科学谋划分阶段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发展路径,汇聚起全社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对我院提出了“三个面向”“四个率先”要求,赋予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中的新使命。我们将坚守创新科技、报国为民的初心使命,深入实施“率先行动”计划,进一步整合集聚全院优势科技力量,全面参与国家科创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在国家实验室建设中的核心、命脉、领衔作用,努力建成最大的国家实验室。着力补齐创新链条中的短板,夯实长远发展的基础,加快打造面向未来的科研战略布局,成为重大原始创新、解决国家重大需求、提升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关键力量和创新高地,成为新技术、新产业发展的重要策源地。

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高度重视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明确要求要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坚持“三个面向”,从中国国情出发制定科技发展的战略和路径。在基础研究方面,要求我们坚定创新自信,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提出更多原创理论,作出更多原创发现。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要求我们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方面,要求我们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把科技成果充分应用到现代化事业中去。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系列战略要求,抓住了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牛鼻子”,既具战略指导性,又具现实针对性,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和战略任务。

针对当前卡脖子的“燃眉之急”和事关长远发展的“心腹之患”,党中央、国务院已经作出全面部署。我们要加快建立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和核心技术攻坚机制,进一步聚焦,对可以立竿见影、能够及时解决问题的技术,抓紧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战略性科技任务;对属于战略性、需要久久为功的技术,提前谋划和前瞻部署。通过一个时期的努力,大幅提升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力争产出一批能够达到国际重要奖项水平的重大原创成果;大幅提升关键核心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突破的能力和水平,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竞争新格局,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大幅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贡献,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量科技供给。

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我院将进一步强化使命驱动,主动担当、攻坚克难,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从0到1”的原始创新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充分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以创新研究院和大科学研究中心为主体,瞄准国家重大紧迫战略需求,继续部署实施一批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主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以建制化的优势力量集中攻关、加快突破。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卓越创新中心、海外科教基地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创新平台,积极牵头发起若干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探索基础研究“特区模式”,长期稳定支持一批优秀科学家,加快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强化需求和问题导向,加强多学科交叉和跨领域整合,建设一批特色研究所,畅通创新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迫切需求,为生态文明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提供有力支撑。

实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针对当前科技体制与科技发展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明确要求我们要清除各种有形无形的栅栏,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又要求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特别是要搞好改革试点,加快科研事业单位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方面全面发力、多点突破、向纵深推进,出台了一系列激励力度大、含金量高的改革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修订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推动了科技成果“三权”管理改革、院士制度改革和“三评”改革,进一步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积极推进新型科研机构建设等。我们也清晰认识到,当前我国科技领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很多是“硬骨头”“老大难”,需要我们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以敢于涉险滩、闯难关的精神,不断推进自我革命,坚决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坚决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形成鼓励创新、支持创新、包容创新的强大合力。

当前,我院正在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积极谋划进一步深化改革,力争在科研事业单位改革中先行一步、走在前列。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四类机构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凝练聚焦重大创新目标,加大对无特色、无核心竞争力的老化学科调整整合力度,进一步强化科研布局的结构性、功能性和灵活性、可塑性,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快速响应和有效支撑的机制;全面加强与国家创新体系各单元的开放合作,着力打破研究所之间、学科领域之间的壁垒,加快构建大兵团集中攻关组织模式,积极推进创新联合体建设;坚持正确的创新导向、评价导向和激励导向,坚决破除“四唯”;进一步明确院所两级管理事权,积极探索新型科研机构组织管理体制,加快推进现代科研院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充分激发各类人才活力和潜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全部科技史都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明确要求我们要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尊重人才成长规律,解决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构建完备的人才梯次结构,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强人才投入,优化人才政策,构建有效的引才用才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加快从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的战略转变提供了根本指导。

当前,我国科技人才队伍规模虽然位居世界第一,但人才质量和人才结构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特别是高水平人才和顶尖人才比较稀缺,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干的制度环境还没有完全建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必须抓住人才质量和人才结构这个关键,着力打造高质量的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和政策创新,构建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进一步突出“高精尖缺”导向,通过重点人才工程、重大科技任务和攻关项目,在创新实践中着力集聚培养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全力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以需求为导向,改革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学科结构、推动科教融合,改革人才评价,引导推动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使学术人才和应用人才形成合理的结构。

我院作为我国高水平科技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和一流科学家的集聚高地,将坚持立足创新实践、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推进培养人才、引进人才、造就人才的系统工程。充分发挥大平台、大任务、大事业的建制化优势,为优秀人才打造更大的发展舞台和空间,大幅提升我院人才品牌的显示度、影响力和吸引力。坚持按需引进、严格标准、优化环境的原则,加强海外高水平人才引进。深入推进科教融合战略,推动区域空间集聚、一体化发展,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在人才发展机制上下更大的功夫,建设完善正向激励的人才政策、人才制度、人才环境,做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推动人才合理有序流动。

营造风清气正的创新生态环境

作风和学风是事关我国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作风和学风问题,明确要求我们要弘扬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营造良好学术环境,形成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在近期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指示中,第一条就是学风问题,他要求科技界不能急功近利,一定要干实事,要杜绝浮夸浮躁之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既指出了当前科技界仍然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也对作风和学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强调要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和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这一文件的出台体现出党中央把科研“软环境”摆在和“硬条件”同等甚至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引领,把党的领导贯穿到科技创新全过程,筑牢科技界共同思想基础;坚持价值引领,营造良好学术生态,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争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我院老一辈科学家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到新中国科技事业中,塑造了我院的“科学民主、爱国奉献”优良传统和“唯实、求真、协力、创新”院风,激励了青年一代投身科技、报效祖国。我院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和学风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进一步激发全院广大科研人员使命担当、干事创业。充分发挥院士群体和优秀科学家在作风和学风建设中的明德楷模作用,大力倡导正确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导向,选树新时代科技报国的先进典型,形成示范引领、化风成俗的强大力量。推动作风和学风建设常态化、制度化,健全诚信管理和责任体系,加强科研诚信教育,全覆盖、无禁区、零容忍严肃查处违背科研诚信要求和学术不端行为,不断净化学术生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来源:《旗帜》2019年第10期。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主席)

( 编辑:白 翔   送签:白 翔   签发:白 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