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站内搜索:

根在基层,路在脚下

——交通银行关于金融工作三大任务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

交通银行“根在基层”一队
来源:旗帜网2019年12月12日11:00
文字缩放:

为深入贯彻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关于开展“根在基层”调研实践活动的要求,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根本任务,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12字总要求,交通银行聚焦金融工作三大任务落实情况,启动开展“根在基层”总行机关青年干部调研实践活动,动员青年干部把初心使命转化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确保调研实践取得扎实成效。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创新组织形式,结合蹲点工作开展调研

交通银行党委在2018年试点基础上,2019年起持续推进总行中层干部基层蹲点工作,突出基层导向、问题导向,要求总行全体中层干部深入基层一线网点,完成为期一到两周的蹲点,体察基层一线实情,广泛倾听基层建议和诉求。鉴于基层蹲点工作导向与“根在基层”活动精神相契合,本次调研实践活动与蹲点工作有机结合开展。围绕本次“根在基层”调研主题,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总行机关青年干部以钉钉子精神抓工作落实,深入挖掘基层在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方面的难点问题,同时力戒形式主义,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切实反映金融工作三大任务在基层一线部署落实情况。

河北省分行调研

二、我们从这里出发:交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做法

一是以客户为中心、创新远程服务模式,全渠道做好普惠金融服务。交通银行通过转思路、转方式,加强业务联动,实现线上线下双轮驱动,建立和完善差异化的普惠金融风控体系。近年来,为有效缓解小微企业最关心的效率、期限、担保、信用、成本等问题,实施“小微贷款限时服务承诺”,缩短审批时间;采用年审制将授信额度无缝顺延,满足企业连续使用资金的需求;优化开户流程、丰富开户渠道,采取减免开户费用等措施降低融资成本,让利小微企业等,取得了良好成效。为探索远程服务模式,组建普惠外呼团队,发挥远程服务大批量、标准化服务优势,可为客户提供7*24小时服务。截至今年3季度末,交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幅41.27%,完成监管要求年度计划任务的137.30%;客户数较年初增长35.6%;不良率较年初降低1.92%,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较年初下降108BP,全面达成“两增两控”监管目标。

黑龙江省分行调研

二是大力发展线上金融、提升线下网点综合化,深入推进渠道转型。交通银行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打造交行密切联系群众的“民心工程”。通过组建线上金融事业部等措施,提升全行对线上业务的战略投入,打造线上渠道经营优势。2016年到2018年,手机银行客户数年均增幅24%,交易量年均增幅30.5%;手机银行APP下载量排名跃居金融类APP第8位,线上渠道活跃用户超过2000万,线上渠道的交易占比已达到78%。为提升线下网点综合经营和机动服务能力,通过加快改革创新,截至今年年中,73%的网点可以办理普惠信贷业务,36%的网点具备公私开户和管户能力。同时,具有公司、个金和普惠上岗资质员工的网点占比也已达到59%。此外,机动外拓工作也基本实现了“有组织、制度化、常态化”,60%的网点实现了每周有外拓,合格外拓营销人员占比也接近50%,且呈逐月提升态势。

合肥服务中心调研

三是打造智慧风控体系、优化资产保全机制,提升全集团风险核心能力。交通银行于2018年启动授信与风险管理深化改革,以激发分行活力动力、保障资产业务高质量发展为改革目标,为有效服务实体经济良性循环提供有力保障,把践行初心使命落实到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履行国有大行的责任担当上。深化科技赋能在风险管控领域的实践,形成智慧风险监测、智慧风险计量、智慧保全清收、智慧案防、智慧贷后管理、智慧风险数据识别等六大项目的智慧风控体系。为全力做好风险资产项目处置工作,建立风险资产分类清单管理责任制,落实好各类风险资产全流程、各部门、各单位的管理责任。延伸保全关口,提前实施保全,提高处置成效。通过持续深化改革,加强总行保全中心和分行保全专项团队建设,不断提高风险处置能力。

三、思行合一:对照金融工作三大任务剖析问题

此次“根在基层”调研实践活动,围绕金融工作三大任务落实情况,突出问题导向,扎实调查研究,在对照剖析上下功夫,发现如下问题:

一是网点拓展普惠金融业务人力不足。近年来,总行一直推动交叉持证和鼓励不同条线客户经理、服务经理多做或多推介小微业务,打造跨条线、跨层级的综合营销团队,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然而,在具体落实层面,基层网点仍面临着不少困难。一方面,一些人员还不能着眼大局来理解普惠金融,简单聚焦着眼于指标和任务;另一方面,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小微专职客户经理共1781人,占全行客户经理总数8%,具备普惠业务专业能力的人员仍相对短缺。

二是普惠金融业务的政策传导机制和客户服务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小微企业融资具有短、小、频、急的特点。虽然大中型商业银行普遍成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和小微企业专营机构,但在差异化信贷管理政策、整体性机构建设、标准化人员配置、全方位考核激励措施等制度安排上还未全面落实到位,还不能完全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市场化需求相一致。据第三方数据统计,目前小微企业平均获得银行融资的比例不到20%,金融服务渗透率较低。同时,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第三方机构,对小微企业发展潜力、人才储备、技术能力等“软信息”的评估和精细化分析能力还不强,且同质化竞争严重,差异化、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是线下渠道需增强综合化智能化水平。在基层调研中发现,网点经营过程中的智能化问题是基层管理者反馈最多的问题。例如,很多基础数据、特别是营销数据,仍需要依靠网点手工统计并逐级上报汇总到支行及分行。网点管理人员希望能够提供一个及时、准确、全面的,符合基层管理者实际需要的一体化管理程序(或工具),帮助基层管理者做好基层单位的综合性经营和服务工作。此外,总行加强了对于客户经理的量化考核,但过程管理中的智能化程度不足,需要更为智能的管理手段提供辅助。

四是线上线下一体化协同能力亟待提升。以线上渠道为例,应该通过线上渠道信息整合和资源共享,促进产品间的相互引流和服务协同。目前,线上经营能力未得到有效整合,双线协同也基本停留在“两张皮”阶段,表现在客户营销过程中的协同不足,相互割裂,有时甚至相互影响和掣肘。例如,电话外呼团队依据策略要求,邀请客户到店进行相关产品的深入营销,但客户到店后却被营销另一款产品等。

五是科技赋能和大数据应用有待强化。总行依托内外部数据开发了多项风控产品和应用,基层单位对产品应用有很强的期待,同时也希望这些系统能够不断得到优化和完善。从存在的问题来看:一是需要持续推进研发各类风控模型,精细化适用各类风控场景,利用科学分析和先进的手段工具,支持差异化客户甄别和精细化风险管控;二是对于风控系统特别是线上业务相关系统平台,需要更多引入内外部数据并整合,同时减少客户和基层人员手工录入和提供的信息;三是需要在效率和体验上下功夫,进一步优化操作流程和使用界面,减少客户和分行用户操作和等待时间。

四、路在脚下:做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建议

金融服务实体是一项综合而复杂的工作任务,任重而道远,金融机构的具体工作还有许多要完善改进的方面。必须坚持刀刃向内,检视自身问题,深入剖析根源,从业务短板反思经营理念,从客户体验反思机制流程,从基层诉求反思机关作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研团在基层为期一周的蹲点后,结合发现的痛点和难点,提出了金融机构进一步服务好实体经济的相关建议。

一是金融机构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普惠金融的责任担当意识,同时要培育人才,增强服务普惠金融的能力。普惠金融包括小微企业、涉农领域、扶贫贷款、双创领域等,是国民经济亟待增强的薄弱环节,客观上存在客户分散且数量多、风险管理难度大等问题。金融从业人员要做好这项工作,既需要提高政治站位,也需要提升能力水平。从全局来看,建立普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长效机制依然任重道远。要以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为目标,完善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组织架构,建立专业人才队伍,探索符合自身定位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模式,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方案,持续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处理好解决短期矛盾和建立长效机制的关系,处理好约束和激励的关系。解决小微融资问题,短期可以通过对商业银行下达指标等方式缓解融资瓶颈。政府及金融监管机构也通过“窗口指导”、指标考核等多种措施促进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业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但从长远看,建议进一步完善融资环境,建立健全融资机构“敢贷、愿贷、能贷”长效机制,完善各类资源支持政策,抓好政策的传导和实施,更好发挥政策落地成效。建议加强信用信息体系建设,推进政府各部门、各条线数据平台建设,进一步实现数据系统的互联互通,使工商、税务、社保、用电、用水、政府采购、海关进出口贸易等数据信息能够成为融资机构创新产品、判断风险的重要依据,逐步将“人行征信平台”提升为“国家征信平台”。建议加强小微企业服务公共平台建设,加强政府购买服务,完善包括针对小微企业的信息交流、培训辅导、政策宣传、法律服务、融资对接、管理咨询、财务治理等公共服务。

三是拥抱金融科技,增强线上渠道拓客和经营能力,加强线上线下的协同作战。互联网的理念和思维方式已经深刻地影响了银行从业人员,但在具体的行动上,金融机构还需进一步向互联网行业领先的企业虚心学习“线上直营”之道。比如,线下交易的线上迁移,只是线上渠道建设的起步;线上渠道的提升不仅仅是交易量占比的提升,更是为了顺应网络时代客户行为和需求的变革。另一个方面,线下服务是银行的传统强项,运用了互联网和科技的新式武器,还不能忘记自己的传统优势。渠道转型强调的不是一条线,而是线上线下双线协同,从而建立一个立体化的服务体系。建议一方面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紧紧围绕客户的行为习惯来展开产品设计、流程优化、资源整合及投入。另一方面要突出提升财富管理能力,紧扣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新的课题来组织相应的服务模式,提供客户更优更佳的体验。

四是顺应大数据时代,整合风险数据,支撑风控管理应用。基层分行对于风控支持的诉求也是强烈的,他们在具体客户和业务的风险管理过程中,希望得到真实、及时、全面、准确、实用的风控信息和提示。因此,建议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数据基础性管理,在政府各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进一步整合工商登记、司法诉讼、行政处罚、失信记录、税务、电力、交通等数据,以及地方层面不动产、社保、用水用气等地方特色数据,打破数据割据,推进各类数据共享和应用。建议大力发展第三方数据整合和处理业务,为银行防控金融风险提供外部专业支持和服务。推进政府信用数据平台建设,各方共同打造诚信社会,为银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创造良好外部信用环境。

当前,交通银行“186”战略施工图已经全面进入施工期,各项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我们要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以“根在基层”调研实践为抓手,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上持续发力,在务实戒虚、知行合一上持续发力,在砥砺党性、改进作风上持续发力,把初心变恒心、视使命如生命,勇于担当起我们这一代交行人金融报国的重任。

以上情况,专此报告。 

( 编辑:宋美琪   送签:白 翔   签发:白 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