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站内搜索:
旗帜网

【原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和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

韩文秀
来源:旗帜网2019年12月25日08:21
文字缩放: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并作出了重大决策部署,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深刻理解 《决定》 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出的新概括

基本经济制度是经济制度体系中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部分,对经济制度属性和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决定性影响。多年来,我们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基本经济制度。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一大创新是,在此基础上,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这三项制度都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这一重大创新,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是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确立和发展的,被实践证明拥有巨大的优越性。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一是经济快速发展奇迹。1979-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是世界平均增速的3.2倍,同期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由2.68%提高到15.9%。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30%。预计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二是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我国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成为国际社会公认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据全球最大的用户投稿的城市和国家数据资源网站(Numbeo)调查的犯罪率数据显示,中国的社会安全感世界排名明显好于美国,也好于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在这“两大奇迹”背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十分重要的制度保障。

准确把握 《决定》 对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出的重大部署

《决定》强调,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并作出系统全面部署,其中有不少创新和亮点。

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方面,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在市场竞争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对国有经济发展改革目标由原来的“四力”变为“五力”,即把“活力”改为“竞争力、创新力”,是一个重要的新提法,是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在我国经济中占一半以上份额。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曾指出,“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这给广大民营企业家吃下了定心丸。《决定》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明确了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完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首次将“两个健康”写入中央文件。

在完善分配制度方面,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既要不断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要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决定》强调了“知识、技术、管理”作为生产要素,反映了现代经济中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决定》首次增列了“数据”作为新的一种生产要素,顺应了生产力发展新趋势,有利于让数据更充分参与生产过程和价值创造。推动新旧发展动能转换,特别是培育壮大新动能,必须有效开发数据资源,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关于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特别是要完善直接税制度并提高其比重,更好发挥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全社会公益慈善意识日渐增强,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形成橄榄型分配结构。

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让“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相得益彰。《决定》提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一是完善产权制度。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全面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产权。近年来,我们依法甄别纠正一批典型涉产权冤错案件,起到了很好的稳定和改善预期作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已取得长足进步,但仍存在侵权赔偿标准低等问题,要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二是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要素市场是我国市场体系的短板。要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重点在土地、金融、科技、数据等领域健全制度规则,深化市场化改革,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三是完善公平竞争制度。要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生产许可制度,健全破产制度,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要探索建立集体诉讼制度,这是一项有利于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倒逼供给质量提高的新举措。四是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对于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具有深远意义。同时,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制度政策。

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方面,突出强调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制度支撑。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结合起来,健全国家实验室体系,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二是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三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主体融通创新,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强化标准引领,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四是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这对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深层次、持久性影响。

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面,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和基本属性。《决定》提出,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实施更大范围的开放,就是要优化对外开放的空间布局,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完善内陆开放布局,加快自贸试验区、自由港等对外开放高地建设,形成东西南北中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实施更宽领域的开放,就是要大幅放宽市场准入,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全产业扩大开放,加快金融、电信、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开放进程,在更多领域允许外资控股或独资经营。实施更深层次的开放,就是要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当前,在全球化出现逆风和回头浪的形势下,我国已成为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全球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完善政府治理体系方面,《决定》强调健全部门协调机制,防止政出多门、政策效应相互抵消,健全强有力的行政执行系统,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的体制机制。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责,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善营商环境。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既要推进均等化,又要提高可及性。

在全面落实中不断彰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强大生命力

贯彻落实 《决定》 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要精心组织,远近结合、整体推进。

一要统筹好守正和创新。在关系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大原则问题上,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抵制各种错误言论和做法,全面准确坚持和巩固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同时,要随着实践发展和时代需要,勇于探索创新,推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二要统筹好顶层设计和分层对接。制度是分层次的,其中重要制度是基本制度的具体化和实现方式,向下延伸到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推动国家治理理念和顶层设计落到实处。要增加产权制度、财政制度、税收制度、金融制度、商事制度、企业制度、科技制度等重要制度供给,有效发挥重要制度作用,防止基本制度“悬空”。

三要统筹好制度改革和制度执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维护制度权威,提高运用制度干事创业能力,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四要统筹好理论研究和制度宣传。要加强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研究,探求理论逻辑,创新话语体系,阐释好中国发展奇迹背后的哲理、道理、原理,不断增强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提高制度自信和制度践行的自觉性。

我们相信,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为强大支撑,我国社会生产力一定会得到更大解放和发展,中国经济一定能够行稳致远、高质量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迈上更高水平。

(来源:《旗帜》2019年第12期。作者系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

( 编辑:白 翔   送签:白 翔   签发:白 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