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进一步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党的十九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保持战略定力,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这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蕴含的新理念新战略,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也为发挥人民政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开创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问题,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目标、途径和原则,揭示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的本质规律,开辟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新境界,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深化了对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生态规律的认识,对建设富强美丽的中国和清洁美丽的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必须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的生态文明观。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必须立足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科学自然观。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必须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必须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必须把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整体系统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和草。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必须遵循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严密法治观。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明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要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让保护者受益,让损害者受罚,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必须坚持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行动观。美丽中国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使建设美丽中国成为全民自觉行动。
必须胸怀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共赢全球观。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生态危机、环境危机是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经济结构和产业体系,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空中俯瞰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
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这一论断深刻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特征,必须准确把握。
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期的基本特征。当前,我国多领域、多类型、多层面生态环境问题累积叠加,环境污染的复杂性、严重性前所未遇。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高度关联,单一污染类型的控制无法从根本上实现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随着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的转型升级,消费驱动的生活污染使得环境问题更为复杂化。与此同时,地区间污染状况差异大、治污任务不平衡和治污能力不平衡进一步加剧了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难度,如果处理不好,可能导致局部生态环境质量产生不可逆转的恶化。
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攻坚期的基本特征。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环境质量没有较大改善就不是真正的小康。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与中等收入群体扩大,日益增长的环境公共服务需求与滞后的环境设施供给之间的矛盾正迅速上升为民生质量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现形式之一,环境公共服务水平、数量、质量、方式及其均衡性等供需矛盾亟待解决。社会公众对环境风险的认知和防范意识越来越强,对环境风险容忍度越来越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会极大地焕发人民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窗口期的基本特征。当前,我国具备了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条件。经济上有能力,技术上有支撑,人才上有储备,经验上有积累,制度上有保障,全社会有共识。更为重要的是,党中央把生态文明置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使我们具备了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政治意志和行动部署。这个“窗口期”是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共享生态红利的机遇期。
发挥好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言资政凝聚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强调,要发挥好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作为全国政协常委会和主席会议领导下的工作机构,工作职责和领域与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就要“专”出特色,“专”出质量,“专”出水平,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着力提高协商议政质量。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确定协商议题,营造良好协商氛围,提升协商能力素质,在建言资政、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推动政协协商成果转化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政策、措施。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牵头承办了全国政协“污染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专题议政性常委会和“推进快递行业绿色发展”“加大白色污染防治力度”远程协商会,参与主办“中国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发展协作推进会”,组织召开“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还与地方政协共同建立了“长江经济带省市政协‘共抓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共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研讨会”“沿黄省区政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商研讨会”等协商平台,取得了很好效果。
深入开展专题调研提高实效。聚焦生态文明领域重点问题,把握重要时点、节点,做到建言建在需要时、关键处。十三届全国政协以来,我们深入开展“加大白洋淀生态保护和修复,有力支撑雄安新区发展”“加强管控与修复,强化土壤污染防治”“川藏铁路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加大白色污染防治力度”等专题调研,提出了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重要批示,推动了有关工作开展。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专题视察团还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塞罕坝精神”为主题,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开展党外委员专题视察活动。委员们亲耳聆听了几代塞罕坝林场人创造“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生动故事,受到了“忠于使命、艰苦奋斗、科学求实、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的鼓舞,进一步凝聚了共识,增强了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履职尽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强化民主监督彰显政协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对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工作提出新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任务,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对于推进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重大改革举措和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具有重要意义。十三届全国政协以来,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每年开展一项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监督性调研。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求真务实,围绕“深入落实河长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加大白色污染防治力度”开展了监督性调研,向党中央、国务院报送了监督性调研报告,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国家部委认真吸收采纳有关意见建议,有力推动了相关工作。
(来源:《旗帜》2020年第12期,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
( 编辑:白 翔 送签:白 翔 签发:张桃英 )
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旗帜杂志社版权所有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承建 版权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京ICP备18060497号-1,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