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1920年春,浙江义乌的一个小山村—分水塘村,一间久未修葺的柴屋里有一位正在奋笔疾书的年轻人。母亲在屋外喊:“红糖够不够,要不要我再给你添些?”年轻人应声答道:“够甜,够甜的了!”谁知,待母亲进屋收拾碗筷时,却发现年轻人的嘴边满是墨汁,红糖却在一旁一点儿没动,不由得哈哈大笑。原来,他专心致志地译书,竟把墨汁当作红糖蘸着吃粽子,自己却全然不觉。这个年轻人就是陈望道,著名的《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就在这间柴房中诞生。对于正在酝酿建立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及时雨,蘸着墨汁吃粽子的故事也被传为佳话流传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及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蘸着墨汁吃粽子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陈望道同志翻译了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为引导大批有志之士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投身民族解放振兴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墨汁固然不是甜的,但在有信仰的共产党人心中,真理的味道比红糖更甜。这种无以言喻的精神之甘、信仰之甜,引得无数革命先辈情愿吃百般苦、甘心受千般难,在风雨如晦、万马齐喑的旧中国,为国家和民族谋出路,不断上下求索、奋勇拼搏。
陈望道就是其中之一。1919年五四运动后,陈望道从日本留学回国,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任教,积极传播新文化。“一师风潮”使得陈望道明白,不进行制度的根本改革,一切改良实施都是劳而无益的。陈望道说:“我是在这次事件的锻炼和启发下,决心回到故乡。在进修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试着翻译《共产党宣言》。”
在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时期,报纸上已可见马克思、恩格斯著的《共产党宣言》部分章节和片段,但却没有将全文推广到中国来。1919年6月,《星期评论》在沪创刊,以研究和介绍社会主义而获盛名,编辑部将翻译《共产党宣言》全文提上日程。要完成这本小册子的翻译,需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对马克思主义有深入的了解;二是至少需要精通德、英、日三门外语中的一门;三是要有较高的语言文学素养。陈望道在日本留学期间就认识了日本著名学者、早期社会主义者河上肇、山川均等人,很喜欢看他们从苏俄翻译过来的文章,从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他的日语、汉语的功底又很深厚,有能力完成这一翻译工作。
>> 陈望道故居。
1920年春,陈望道回到了家乡分水塘村着手翻译工作。为了能更加专心地译书,陈望道躲进了住宅不远处的柴屋。柴屋因年久失修破旧不堪,浙南山区夜里寒气袭人。陈望道用两个板凳和一块板,拼成了一张桌子,又用稻草堆成了一把凳子。他就在如此简陋的环境中斟词酌句,开始译书后,一日三餐和茶水都由母亲送来。夜以继日的工作,使陈望道消瘦了许多。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特地包了粽子,配上义乌盛产的红糖,准备给陈望道补身体。“蘸墨吃粽子”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时间。终于,在1920年4月的一天,陈望道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
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又新印刷所”,《共产党宣言》译本得以面世。之后,平民书社、上海书店和新文化书社等出版单位相继大量出版该译本,仅平民书社在1926年1月至5月间就重印了十次。它对于宣传马克思主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做了重要思想理论准备。在北伐战争时期,《共产党宣言》印得更多,随军散发,几乎人手一册。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成了国民党统治时期国内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以闪耀时代的思想之光,照亮了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前行之路。义乌分水塘柴房里的那盏油灯,不仅照亮了南湖的红船、延安的宝塔,更照亮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前行路,使我们党一经成立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尤其是随着《共产党宣言》译本的问世,共产主义思想很快就征服了一批年轻的知识精英。毛泽东在延安与斯诺谈话时回忆说:“是《共产党宣言》等三本书帮助我在理论上行动上,成为了一名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彭德怀的表达很有代表性:“以前我只是对社会不满。在读了《共产党宣言》以后,我不再悲观,开始怀着新信念而工作。”
1964年4月,陈望道应邀到杭州大学演讲,与中文系来自义乌的学生合影。演讲结束后,陈望道专程回到义乌,这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回到家乡。其间,他还做了一个决定,将分水塘村的老宅捐给国家。如今,陈望道故居,这幢坐落于山峦叠翠中的幽静庭院,每天都迎来众多参观者,陈望道同志的高风亮节也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永载史册。
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中国正一步步成为现实。人们没有忘记历史,也没有忘记为了让“信仰的味道”传播得更远的陈望道。望道中学、望道路、望道高速、望道森林公园相继建成。近年来,义乌着力打造“望道信仰线”。该线起于城西街道横塘村,经七一村、石明堂村、何斯路村至分水塘村,全长约13公里。随着东(河)萧(萧皇塘)线贯通,分水塘村到义乌市区仅需十几分钟车程。飞速的发展正是对“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这句话最好的注脚!中国共产党人从未忘记这份初心,也必将牢记使命,砥砺向前。
( 编辑:孙丽 送签:张成付 签发:张桃英 )
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旗帜杂志社版权所有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承建 版权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京ICP备18060497号-1,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