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站内搜索:
旗帜网>>期刊>>《旗帜》杂志>>2021年第5期

家风引领我走进共产党人精神家园

谢国民
来源:旗帜网2021年07月15日10:01
文字缩放: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过程中,我对此深有体会。

父亲4岁丧母,10岁丧父,是党组织把他培养成一名信念坚定的共产党员和农村基层干部。他经常说,“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全靠毛主席”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耳濡目染,党在我心中一直是组织纪律性强、一心为人民谋幸福的高大形象。

在我们家,加入共青团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大事。这一天,母亲一定会多炒两个菜,父亲肯定要多喝二两酒。记得哥哥入团那天,父亲先是对哥哥表示祝贺,并掐指一算说,“我们家现在有一个党员、两个团员了,满崽也要早日入团!这样——”,接着又伸出一根手指说,“我们家就有一个党员、三个团员了!”“大家都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最后都要成为党员!”母亲接过的话把大家都逗乐了。17年后,当我在具有光荣传统的厦门大学入党时,远在湖南的父亲高兴得喝醉了。

如何检验“好好学习”的效果?父母文化程度都不高,最看重的就是学校发的奖状。家里墙上预留了三块地方,供我们姐弟仨贴奖状。谁的奖状贴得高,谁就越先进。父亲形象地说:“学习成绩好,红旗插得高。”父亲在基层工作30多年,做过厂长、站长,当过大队支书,奖状特别多。他经常自豪地说:“荣誉一堆、奖状论斤。”这话有炫耀的成分,但对我来说,这种从小植入的荣誉感,可以把党员的先进性具化为可感知、可量化、可评价的标准,转化为创先争优的强大动力。

当然,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不是件容易事。能不能守住底线,敢不敢直面困难,是一名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必须应对的考验。父亲多次不无愧疚地告诉我们,1960年他当大队保管员,既管粮又管钱,但就在那年,把他带大、供他读书的堂兄却因饥饿而死。当村支部书记时,父亲把自己要干的五件大事编成顺口溜:恢复蜜橘场,收回川溪塘;渠道过石山,马路通富塘(村组名);最后通好电,全村亮堂堂。读起来朗朗上口,但每件事做起来都不容易。碰到“霸蛮”者,还必须说硬话、拍桌子。

我曾经疑惑于父亲在原则问题上的“直硬”,起初把原因主要归结为特定的时代教育,但最终我认识到,无论历史如何变化,贯穿其中的党性原则是纯粹的、不变的。党性根植于心、融入血液,对大是大非的判断才会坚定不移,生活工作也就坦坦荡荡。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渐悟累积出来的豁然开朗,促使我不断廓清杂念,坚定信念,发自内心地接受党性锻炼,厚植党性根基,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干事,百折不挠朝着目标砥砺前行。

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多年来党的教育和自身的学习、工作经历,使我对党和党员的认识远远超出感性层面和碎片化记忆。上述一幕幕,都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从小浸染于这样的家教家风,使我系好了人生“第一粒扣子”,并且终身受益,指引我正确看待党员身份,时刻表现出党员该有的样子!

(来源:《旗帜》2021年第5期;作者系浙江省委直属机关工委党建督查室主任)

( 编辑:孙丽   送签:张成付   签发:张桃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