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站内搜索:
旗帜网

不为“收藏”的一次“收藏”

——工商银行新疆分行列宁铜像“收藏”亲历回忆

袁长清
来源:旗帜网2021年07月30日16:14
文字缩放:

承继乌洽会的第一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在乌鲁木齐市召开前后,有多批宾客工商银行新疆分行营业部明德路支行参观。与众多银行网点不同的是,络绎不绝进入明德路支行的人们,并不都是来办银行业务的。他们的到来与一位伟人有关,也与明德路支行的历史有关。

追溯历史,坐落于乌鲁木齐市明德路1号的明德路支行可不是一个普通的金融机构,自它建成之日起就成为了这个城市的地标:民国时期它是新疆商业银行的所在地,毛泽民曾担任过这家银行的理事长;此外,新疆商业银行作为省币的发钞行,曾在1949年5月10日,发行了中国历史上最大面值的纸币——十位数字的六十亿圆券;新疆和平解放时,“横刀立马”的彭德怀将军站在明德路支行宽大的台阶上,检阅过数万人组成的军民欢庆解放的大游行;再以后,明德路支行又成了新中国新疆金融业的发祥地……

当时间的钟摆定格在2003年8月26日,明德路支行完成了它建成后第一次改造装修工程,重新以崭新的风采向社会开放时,人们忽然发现,明德路支行又绘画了一幅新的历史篇章:一尊上世纪初伟人的雕像,矗立在明德路支行金碧辉煌的营业大厅内。

这尊铜像重达三吨半,高度为四米,采用的是写实的雕塑手法,主人公目光如炬,坚定深邃,他右手抓握一顶帽子,左手拉着自己的大衣领边,挺胸迈步,似乎正急匆匆地赶赴远方。只要看过前苏联电影《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的观众,都会异口同声地说:他是列宁!

是的,他就是列宁。但这尊艺术特征与时间痕迹久远的铜像显然不是出自中国,它是怎样流落到异国他乡的,为何又与中国的明德路支行结了缘分?这里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曲折经历。

时间追回到2001年8月10日,我当时在工行新疆分行任行长,到塔城分行去视察工作,当天下午,当地行的邢敏辉行长陪我到巴克图口岸调研边贸情况,在一家堆放废旧钢材的货场,我们发现了一尊腿部断裂、锈迹斑斑、橫倒在地的铜像,仔细一看,是列宁的雕像!我当时心头一震,一种难言的強烈冲击涌遍全身。

1994年4月,我曾在莫斯科拜谒过列宁的遗容,亲历崇尚英雄的俄罗斯人民依然热爱这位革命领袖的场景。后来打听得知,这尊雕像原属前苏联一个加盟共和国的某个城市所有,苏联解体后,不知何年何月何人将此雕像拆除,然后又在原址上树起了其他人的塑像。被拆除的雕像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被国内一家做废旧金属的边贸公司当做废铜收进的。

我按捺住内心的波动,不动声色地嘱咐随行人员拍了一张照片后离开了货场。回到驻地我即安排塔城分行及张延挺同志,在尽可能保密的情况下搞清楚这尊雕像的来龙去脉,并想办法将它收购下来。

就在塔城发现列宁铜像返回到乌鲁木齐后,同月下旬,工商银行总行原副行长张衢就来到明德路支行现场视察调研,返京后将我们提出改建明德路支行的方案和费用预算提交到了总行办公会议,总行非常支持我们提出的“修旧如旧,超越创新”的改造理念,方案和资金顺利得到批准。

然而如何安置列宁铜像又成了一个难题。当时收购铜像的目的只是想把它保护下来,但是铜像到手,看到它依然灰头土脸地放在旧仓库里,我的心中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负疚心情,我想让它重焕光彩,让它重新矗立于人民之中。但是将它摆放在什么地方呢?这的确是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难题。那段时间我思前想后,设计了许多方案,又被自己一一否定,真有点茶饭无味、心神难宁。

就在这段时间,明德路支行的改造工程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为了广泛深入地宣传它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我们与新闻媒体合作,不断地搜集挖掘明德路支行的故事。我在仔细阅读这些逸闻掌故时,突然感悟到我们也是历史中人,我们今天行进在历史之中,我们的足迹就是明天的历史,面对伟大的时代,我们能够有所作为,我们也应该有所作为!

产生了这种想法后,我立刻决定将列宁铜像树立在明德路支行之内,用它来给明德路支行创造一段新的历史。决心下定后,我安排办公室起草了一份呈报自治区党委领导的请示性公文,禀告我们将列宁铜像摆放在明德路支行的设想,希望得到支持和批复。

我们的构想得到了自治区领导的支持,此时明德路支行的外部装修也接近尾声,建筑屋顶正准备封顶,我们马上和施工单位展开磋商,经过反复论证,最终决定将铜像安放在营业大厅入门的左侧。

谁料想这个位置就像是早就给铜像预留似的,大小高低正合适,且不占其它空间,不显突兀抢眼,又宜于让人观瞻欣赏。方案一定,立刻在地基上增修了一个承重底座,专门用于放置重达四吨的铜像,终于赶在封顶之前,将这尊蒙尘的铜像安然吊装进了明德路支行。

列宁铜像和明德路支行的故事像水中激起的涟漪,越扩越大,越传越远。

就在明德路支行装修改造工程竣工庆典仪式上,自治区、中国工商银行的领导等前来为其竣业重开剪彩祝贺,其后,自治区的党政领导几乎全部到明德路支行瞻仰铜像。如今,只要在明德路支行办理业务的客户商贾,抬头就可仰视伟人的丰采,一些劳模、学生等也专门来到铜像前聆听历史的回声。

再度声名鹊起的明德路支行也吸引了艺术家的目光。2005年,我的老朋友、著名的维吾尔族油画家阿不都克里木·纳斯尔丁先生听说了明德路支行的故事,并了解到我为此而付出的努力后,欣然命笔,几易画稿,然后将自己最满意的一幅明德路支行油画创作赠送于我,并将此幅画作收进了他随后出版的画集之中。

明德路支行改建工程刚刚完成,由工商银行监制出版的《凝固的乐章—中国工商银行历史建筑回眸》,就将明德路支行作为重要的老建筑予以宣传。在组稿过程中,著名摄影家、撰文兼责任编辑的尔冬强先生不但将明德路支行的图片放在了封面次页,而且用很大的篇幅介绍了明德路支行封存的历史,他在后记中写到:“放置在银行大厅内的列宁铜像有着传奇般的来历,这些历史事实背后都有着极其珍贵的历史故事。”

回想从发现列宁铜像到将它安置在明德路支行,期间充满了波折与巧合,历史、人物、建筑、文化等线索,在不同的时空悄然汇聚交织在一起,从而成就了这一次巨大而美妙的“收藏”活动。这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历史的偶然呢?

历史的脚步不会停息,历史的传奇与巧合仍在延续,正是这些厚重的历史积淀,促使我将列宁铜像的亲身经历公诸于世,让更多的人分享和体会这次意味深长的“收藏”。

(作者:袁长清于2011月10月7日。此文曾发表于2011年12月30日新华网和2011年12月总第228期《收藏》杂志。)

( 编辑:贾泽娟   送签:陈诚   签发:张桃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