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站内搜索:
旗帜网>>期刊>>《旗帜》杂志>>2021年第12期

从“双减”政策看党的教育方针

江峰
来源:旗帜网2022年01月14日10:15
文字缩放:

【摘   要】 回顾百年党史,在马克思主义学说理论的指引下,党的教育方针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经历了从“建设者”到“劳动者”,再到“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演变过程。今年“双减”政策落地,也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回归,旨在通过五育并举的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双减”政策;教育方针;教育改革

今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下称“双减”政策),教育行业面临转型升级。要正确理解“双减”政策实施的目的和意义,需要研究党的教育方针的理论渊源,梳理党的教育方针的发展过程,探索“双减”政策与党的教育方针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认识、教育思想、人的发展理论、人和教育的关系等教育理论,是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因遗传而成为一个生命体,而环境又成为人发展的重要因素。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主题、精髓和核心。人的全面发展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紧密相关,更离不开教育。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马克思认为通过包括智育、体育、综合技术教育在内的全方位的教育内容,人的体力和智力就可以得到和谐发展,成为身心健康、体脑结合、各种才能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新人。

党的教育方针的演进既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中国化的直接体现,也是与中国社会的教育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党的教育方针的发展过程

党的教育方针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经历了从“建设者”到“劳动者”,再到“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演变过程。

1949年,《共同纲领》提出文化教育工作要“培养国家建设人才”。1956年,对于劳动者的具体素质,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改革开放初期,党中央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这里提出的教育方针,是总结新中国成立32年以来教育方面的经验教训而提出来的。1983年9月,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成为改革开放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十六大开始,党的教育方针开始由德智体三育进阶到德智体美四育。到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

为谁服务问题是教育方针的价值导向,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体现。新中国成立初期,《共同纲领》提出“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为人民服务、为革命建设服务,后来又转化为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末期,主要体现为“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1世纪初至今,教育“为人民服务”,主要体现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为人民服务”纳入教育方针;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双减”政策与党的教育方针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许多中小学校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提升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智育上,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学生人格培养。为了在中高考中获取更高的分数,许多家长纷纷报名让子女参加校外学科类培训。过重的作业负担,使得学生没有空闲时间认识自己、亲近自然。不断加码的校外培训,占据了学生自我发展的时间,强化了学生的被动式学习,弱化了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地位,导致了学生培养的高度同质化,影响了五育并举的实际成效。

为真正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双减”政策今年落地,旨在以学生为本位,通过五育并举的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双减”政策坚持以学校为阵地,通过校内外结合的方式推进全面育人工作,以引领学校教育发展方向。学校应当按照“双减”要求,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首先,要求学校优化课程体系。一方面,为了实现“减负提质”,学校应将课后服务纳入学校课程方案之中,课后育人体系主要包括“作业、实践、扶弱、特长”等多样化学习需求。另一方面,学校要努力建构五育并举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引导教师开设体育运动、艺术赏析、科技制作、劳动实践、智力活动等特色课程,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其次,要求学校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的方式,大力提升学校教学效率。

“双减”政策还需要通过构建新型家校协作关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良好的家庭教育一定是不越位的教育,不是通过报班抢跑等行为加剧分数的竞争,而是通过建设好家庭教育环境,充分发挥身教、家教、家风教育对孩子的育人功能。明晰家校社育人责任,共同建设适应“双减”要求的协同方式。通过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真正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工作合力,共同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从而使“双减”政策的教育成效辐射整个社会。

“双减”政策的实施,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指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有效尊崇“以人为本”理念,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有助于真正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来源:《旗帜》2021年第12期;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 编辑:贾泽娟   送签:张成付   签发:张桃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