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站内搜索:
旗帜网>>期刊>>《旗帜》杂志>>2022年第1期

深化国有企业科技资源配置整合 打造拥有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能力的“国家队”

陈 思
来源:旗帜网2022年03月02日15:17
文字缩放: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国有企业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撑,也是构建国家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能力的主战场,必须加大国有企业科技资源配置整合力度,持续推进做强做优做大,让“国家队”成为真正掌握关键技术、引领前沿科技、控制核心能力的“主力军”,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持续为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大动力。

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

体制机制是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基础。建立深化科研改革、加快科技创新投入、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是畅通科技创新工作堵点、激发科技创新工作活力的重要前提。

构建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创新投入机制。通过构建“分层分类”研发资金配置体系,合理布局研发经费投入方向,以市场为导向解决创新主体动力不足问题,建立科研与产业相互依托、合作共赢的格局。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努力完成从基于资源优势控制产业链向基于创新能力控制产业链的转化。充分利用国有企业整体性、长期性、战略性优势,通过高强度研发驱动高质量增长,实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

营造宽松自由的创新空间和允许失误、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深化“科改示范行动”,将更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用于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落实和完善研发投入视同利润的考核措施,加强对不同行业研发投入和产出的分类考核,对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卡脖子”技术攻关的企业,探索实行长周期评价。制定容错纠错、免责免罚清单,加强对企业创新积极性的保护,激发企业家精神。

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移转化通道。构建“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的新思维、新模式,努力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零障碍、低成本。把科技创新工作和资本市场紧密结合,发展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支持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实现金融资本要素对接创新成果转化全过程、企业生命全周期、产业形成全链条。建立融合政府补贴、银行和风险基金等科技研发扶持平台,以资本的力量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迅速市场化、效益化。

强化科技创新资源要素配置

国企既是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建设者,更是原始创新的积极实践者,要通过加大科技创新资源要素的有效配置,全面增强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着眼激活原始创新能力,聚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把努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创新的工作起点,发挥应用基础研究对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作用和引领作用,为创新驱动发展奠定基础。坚持以资源共享为核心,以机制创新为重点,以源头突破引领技术突破、产业变革,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和需求,加紧在集成电路、网络通信、高端装备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攻关,形成技术自主可控、在国际上并跑领跑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原创技术策源地。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能力,打赢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

着眼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聚力建强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完善国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引进多维度拔尖科技人才,选好用好一线创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高技能“工匠”和高层次科学领军人才,培育高水平创新团队。坚持特殊人才特殊激励,把改革聘任制度、选拔制度、薪酬制度、激励制度等结合起来,营造吸引国际化高端人才的良好环境。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对于战略新兴行业或参加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国有企业,可探索放宽分红额度限制,进行岗位分红和项目分红,让人才激励覆盖创新价值链。

着眼探索创新合作模式,聚力推动产学研用纵深发展。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技术转移机构、高新技术企业、产业孵化基地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建设创新联合体和战略联盟。针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着力突破技术瓶颈制约,引进先进技术和成果并加速产业化应用,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大对国家战略性资产的投资,探索开放创新、并购创新,大力推进“智慧+”的融合发展创新、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的国际科技创新,布局全球创新网络,为研发先进产品储备技术力量。

催化科技创新内外资源协同

创新能力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的协同。国有企业应把科技创新与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相结合,布局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实施产业协同创新工程,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稳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挖掘企业内部创新潜能。推动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加快建设开放拓展、分布汇聚、协同共享的新型国有企业,激发企业内部创新活力。支持引导国有企业通过引进科技型战略投资者实施混改。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推动传统产业和业务转型升级。深化“资企分离”改革,把资本运营职能剥离到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使大多数国有企业聚焦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

加紧布局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融通产业创新资源。抢抓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机遇,加大与周边城市群的技术创新协作力度,共建政企产业创新平台和产业合作园区,攻克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全面开放产业应用场景,持续扩大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政策覆盖范围,推进孵化器、双创空间等转化应用平台建设,让求创新、找资本、聚人才的梦想都能实现。与高校、民营企业、行业、区域等共同修复创新链上科学精神、企业创新能力、行业创新平台、创新文化“四个断裂带”,努力实现科技创新的战略突破。

大力实施产业协同创新工程,打造科技供给产业集群。走“科创+产业”道路,在集聚创新型领军企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实施科技产业协同创新工程,贯通科技供给与产业需求,强化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布局。聚焦重大产品开发平台建设,引导各类主体参与平台创新,打造创新产业集群。利用互联互通平台开展个性化定制和智能制造,不断提高科技供给产业集群建设的质量水平。

(来源:《旗帜》2022年第1期;作者单位:国务院国资委冶金机关服务局)

( 编辑:孙丽   送签:孙丽   签发:钟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