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站内搜索:
旗帜网>>期刊>>《旗帜》杂志>>2022年第9期

守护蓝天,守住群众的幸福

——记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张昊龙

来源:旗帜网2022年10月12日09:14
文字缩放:

>> 张昊龙(中)在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核查现场,向企业讲解绩效分级相关标准要求。

时隔多年,一位石化工业园区负责人仍然记得那难忘的一幕——一位年轻的公务员,在涌着热浪的7月,身着不透气的安全防护服,“噔噔噔”爬上20多米高的储罐顶,仔细检查是否泄漏。这位公务员,就是现任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污染天气应对处处长张昊龙。

日看蓝天白云,夜观繁星闪烁。如此美好的环境自然让人心驰神往,但实现又谈何容易?生态环保铁军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建设着、守护着、参与着、贡献着,而张昊龙便是其中一员。

心系群众,用心破解难题

在张昊龙的记忆中,有两个元旦因为与大气污染治理密切相关而比较特别。

2018年元旦,正值“大气十条”五年收官,各项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全面实现。

2021年元旦则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完成的节点。“2020年最后1小时空气质量数据出来的时刻,我们感到非常欣慰——任务圆满完成了,没有辜负人民群众的期盼!”回忆起那个深夜,张昊龙满是笑意。

蓝天保卫战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中之重,“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又是蓝天保卫战“四个明显”目标中最难攻破的堡垒。多年来,张昊龙和同事们一直着力破解重污染天气应对这个难题。如何应对,靠天帮忙吗?当然不能!必须“人努力”。

“人努力”要依靠大量企业的减排上手段、上措施。起初,很多企业减排的积极性不高。

张昊龙深入分析不同区域重污染天气成因,组织60多次视频会议,与100多家企业反复沟通,发现问题症结:“前几年,不管环境保护水平高低,企业的减排措施都没有差异,这样的制度设计影响了企业治污积极性的提高。”

于是,他创造性地提出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差异管理思路,针对企业的不同情况制定出差异化减排方案,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可是39个重点行业,哪些企业必须停限产?哪些企业可以正常生产?停限产应该定在怎样的标准?这些直接关系到减排力度和企业的发展需求问题,张昊龙日思着、夜想着。

2021年,张昊龙调研了200多家企业,通过长期现场调研,对行业排放的整体情况有了清晰把控。这些信息相当宝贵,为科学制定政策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最终效果看,39个重点行业实现的差异化管控措施,深受行业企业和地方生态环境部门欢迎。行业有了标杆,企业有了预期,管理部门也有了激励手段,在推动治污减排的同时,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正是有以张昊龙为代表的生态环保铁军共同奋战,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我国空气质量得到大幅改善,“十三五”期间全国重污染天气天数占比下降到1.2%,下降超过50%,重点区域下降到1.9%,下降超过60%,人民群众蓝天获得感显著增强。

到基层去,奋斗在一线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让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一定要坚持走群众路线,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力争各项举措符合群众利益、顺应客观规律。

张昊龙身入基层、心到基层,到“家门口”听民意、察企情,到厂房中查问题、抓落实。同事们开玩笑说,张昊龙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上能爬烟囱、下能钻地沟。

因为,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政策是否科学有效、措施是否落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哪儿,坐在办公室是发现不了的。

“我有时候也比较轴,在企业一耗就是10多个小时,不把问题耗出来不罢休。”张昊龙说。

为准确了解企业储罐泄漏情况,他在夏季温度最高时段登顶监测,10天爬70多个储油罐,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面对花样百出的造假和规避对策,甚至人身威胁和各方施压,他敢于动真碰硬,坚决彻查,相继破获了多起偷排直排、在线监测数据造假等严重违法违规案件。

“你在车上写材料不晕吗?”“我得抓紧时间。”这样的对话常常发生在调研路上,是张昊龙下车查企业、上车写材料、夜里拢情况的真实写照。

参与起草《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并推进实施,圆满完成任务目标;聚焦源头减排,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上下大力调整;强化联防联控,建立区域协作机制;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打造全国样板……每一项重要任务的完成,都留下了张昊龙一步一个脚印的基层调查与不懈钻研。

“正是张昊龙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发现了难以发现的问题,解决了难以解决的问题,推动中国大气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张昊龙的同事说。而这种精神,体现了生态环保铁军的集体意志——为建设美丽中国,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青春无悔,用奉献书写忠诚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份能让人民群众高兴和满意的事业,是一份能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张昊龙因有这样的认识而深深热爱着这份事业。

大学毕业至今,张昊龙奋斗在生态环境战线已经17个年头。这17年,他常常忘我工作,通宵达旦;这17年,他心里装着国家,常常忽略自家。

在工作面前,张昊龙是雷厉风行的硬汉形象。为了第一时间赶赴重污染天气当地,他的行李箱就摆在办公室,出差说走就走,毫不拖延;有重大活动保障任务时,他以办公室为家,工作一干就是几天,支一张行军床就能在办公室过夜。

“他是个行动者,不放过任何潜在的污染源。”谈及张昊龙,他的同事讲述了一件小事,“一次检查返回的路上,他看到冒黑烟的货车、违规的露天烧烤,第一反应就是掏出手机拍照,联系监管部门的同事及时了解查证。”

在家人面前,张昊龙内心深处却藏着一份亏欠:“两个孩子早就习惯了我的‘神出鬼没’,甚至一看到天气不好,4岁的小孩都会说‘爸爸又要加班了’。”

有一次他破天荒地送孩子上学,却送错了地方——作为父亲,他竟然不知道孩子早已换了校区。

把党和国家的事业视为自己的光荣使命,十几年如一日,他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初心和忠诚。

一次次连换洗衣服都来不及带的紧急出差、一场场酷暑中进行的现场检查、一个个埋头苦干的夜晚,换来的是一幅幅蓝天白云的美景、人民群众脸上一抹抹幸福的笑容。

“我想问心无愧地给党和人民、给时代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想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将‘APEC蓝’‘阅兵蓝’‘冬奥蓝’变成‘常态蓝’。”张昊龙的语气因笃定、自信而充满力量。

(来源:《旗帜》2022年第9期;作者系中国环境报社记者)

( 编辑:孙丽   送签:孙丽   签发:赵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