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站内搜索:
旗帜网>>期刊>>《旗帜》杂志>>2022年第8期

党领导新时代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历史性成就与启示

国家文物局党组
来源:旗帜网2022年10月28日15:42
文字缩放: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百年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守中华文明立场,高度重视保护文物资源,高度重视发挥文物对于实证历史规律、塑造历史认知、振奋民族精神、展示中国形象的独特作用,确定了文物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坐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物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每到地方考察,都要瞻仰对我们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纪念场所,调研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多次发表重要论述,作出上百次重要指示批示,就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传承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新时代文物事业擘画发展蓝图,推动文物工作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 3月25日,观众在日本京都举办的 《兵马俑与古代中国——秦汉文明的遗产》 文物展上参观。

“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越来越牢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保护文物也是政绩。党的十九大将“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为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写进报告,党中央将“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 《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等;国务院颁布《博物馆条例》,印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文物工作和文物保护法实施情况报告,全国政协围绕文物工作召开双周协商座谈。文物工作纳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文物安全工作纳入政府年度考核指标体系。

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越来越宽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目前,全国有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可移动文物。长城、大运河、石窟寺、贝叶经等万余项重点文物保护工程、馆藏文物保护修复项目有效实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状况良好,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存状况大为改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得到加强。深入推进文物平安工程,文物安全形势稳中向好。36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年接待游客3460万人次,各世界文化遗产地年接待游客超3亿人次。“博物馆热”渐成大势,创造了连续十多年全国平均不到两天就诞生一座博物馆的“中国博物馆现象”。其中,近90%免费开放,县域覆盖率达到76%,博物馆年举办展览数量、年参观人次分别增长144%、119%,346万件/套馆藏文物信息对外公开,2000余项“云展览”在疫情防控期间集中推出。《如果国宝会说话》 《国家宝藏》 《中国考古大会》等文物全媒体传播精品火爆荧屏。

最鲜亮的底色越来越耀眼。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革命文物整体保护取得突破,实施260余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文物保护项目,先后公布37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陕甘宁、川陕、鄂豫皖片区建立省际协作机制,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革命老区、偏远山区,文物保护利用与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红色旅游、培育特色产业有机结合,各地红色旅游年带动增收超过4000亿元,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工程助力54个县脱贫摘帽,文物资源成为赋彩全面小康、富足百姓生活、提振民族精神、展示大国气象的坚定文化根基。

悠久的中华文明越来越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研究项目成效明显。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遗,标志着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考古工作成果丰硕,4260项考古发掘项目有序开展,二里头、石峁等遗址考古取得重要成果,泥河湾盆地、牛河梁、凌家滩、良渚、陶寺、石峁、石家河、尉迟寺、三星堆、金沙等重要遗址的发掘研究,为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程给予了有力证明。水下考古服务海洋强国战略,组织实施南海、东海、黄渤海及内水重点区域水下文化遗产调查。南海一号、南澳一号、华光礁一号、北洋水师致远舰、经远舰等重大考古和文物保护项目的实施,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科技考古、涉外考古、公众考古快速发展。考古队伍快速发展壮大,专业考古机构近300家,每年各地共开展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项目近3000项,项目数量与工作规模远远超过世界其他主要国家。

>> 8月6日,考古人员对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皇城台新近出土的石雕进行测量。

文明交流互鉴的金色名片越来越闪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让文物成为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紧扣落实元首外交成果,深入开展文化遗产交流互鉴。落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倡议,推动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务实开展。持续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施文物保护修复援助项目。为多个国家的世界遗产申报工作提供技术咨询,在世界文化遗产领域承担更多责任与义务,彰显有担当、有作为的大国形象。“文物带你看中国”数字展示系统实现30个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全覆盖。配合“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丝绸之路文化展览品牌。推出赴中东欧国家“华夏文明洲际行”活动,“华夏瑰宝展”系列基本覆盖东欧地区,“秦汉文明”“秦始皇和兵马俑展”“四川古代文明特展”等展览在国外引起巨大反响。

新征程上,要进一步把握和运用文物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要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历史定力,开创文物工作新局面。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文物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历史雄辩地昭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才能肩负起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始终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重视文物行政管理体制的建设,不断加强和改进文物主管部门职责设置和编制配置。新征程上,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更好发挥党在文物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推动文物工作与党和国家全局工作同步同向、向上向好。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中国文物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征程上,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秉承实证传统,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加快构建中国文物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文物事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缔造者,是文物资源的创造者和守护者,是文物事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和根本动力。新征程上,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积极推动文物保护利用融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依法保护管理,是中国文物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实践证明,将行之有效的保护管理手段上升为法律规定,有利于压实保护责任、管理措施和经费保障,引导各方出台相关政策连贯协调。新征程上,必须牢牢把握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不断健全符合我国文物保护特点的法律制度,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手段做好各项工作的能力。

坚持守正创新,是中国文物事业发展的重要理念。文物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文物资源调查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定保护管理政策的前提。新征程上,必须坚持创造性保护、创新性发展,坚持科技创新支撑引领,改革创新与固本培元双侧协同,守民族文脉之正、创时代发展之新。

( 编辑:刘琼   送签:刘琼   签发:钟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