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站内搜索:
旗帜网>>期刊>>《旗帜》杂志>>2022年第10期

牢记嘱托不负重托 牢牢端稳中国人的饭碗

唐仁健
来源:旗帜网2022年11月18日17:22
文字缩放:

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安徽省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回信,对全国的种粮大户提出殷切期望,对抓好粮食安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举措,就是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是要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信中蕴含着大国领袖对粮食安全一以贯之的高度关切,饱含着人民领袖对农民群众的深情牵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务必深入领会体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以坚决有力的举措切实抓紧抓好,着力夯实“三农”压舱石,为稳物价、稳预期、稳经济大盘提供坚实支撑,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从全局高度把握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的战略定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安全高度重视、念兹在兹,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反复强调“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明确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进一步凸显了粮食安全极端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把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摆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要从全局大局的高度来深刻认识、准确把握。

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生命安全、生存安全,是最基础、最重要、最根本的安全。我国14亿多人口,每天要消费70万吨口粮、近10万吨油、190多万吨菜、23万吨肉,相当于400万左右人口国家一年的消费量。粮食和农副产品供应一旦遇到极端情况、突发状况,不可替代性就会凸显。这两年我国应对疫情、灾情等多重挑战,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充裕是重要支撑因素之一。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只要粮食不出大问题,中国的事就稳得住。

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重大战略性问题,粮食安全不能被别人左右。乌克兰危机以来,国际粮食价格大幅剧烈波动,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性风险陡增,粮食被“政治化”“武器化”“工具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大豆、食用植物油等农产品对外依存度较高,存在“买不到、买不够、买得贵”的风险。世界上真正强大的国家、没有软肋的国家,都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对我们这样一个14亿量级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必须从政治上看、算长远账,对极端特殊情况要有备手后招,务必主要立足国内来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我国粮食供求处于紧平衡状态,今后一个时期还会越来越紧。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还没有改变。专家测算,综合考虑人口增长和消费结构改善,预计我国粮食需求还将持续增长,可能到2050年前后才能达到峰值,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国内粮食供给还将存在一定缺口。确保粮食安全的弦要始终绷得很紧很紧,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努力保数量、保质量、保多样,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 北大荒机械化收获。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粮食安全怎么抓作出重要指示,明确要求“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指明了确保粮食安全的方向路径。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着力构建“辅之以利、辅之以义”保障机制,加快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把粮食安全的主动权把握在自己手上。

以最严格的制度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守好建好用好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保住数量,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顺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足额带位置下达到地块,严格考核,终身追责,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底线。提高质量,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创新多元投入模式,新建与改造相结合,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开展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推进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加大退化耕地治理,分类改造盐碱地,全面提升耕地地力水平。管好用途,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加强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把“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的要求落到实处,确保良田粮用。

针对短板弱项着力推进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根本要靠农业科技现代化,努力拓展农业生产可能性边界。加快种源自主可控。这是突破农业“卡脖子”技术瓶颈的关键,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创新攻关、基地提升、企业扶优、市场净化五大行动,全面启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生物育种技术创新应用,力争在高油高蛋白大豆、短生育期油菜、优质高产再生稻等方面尽快取得突破。加速农机装备补短板。重点是围绕大型大马力机械、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和高效智能农机等短板短腿,分区域分品种推进适用机具研发应用,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加快发展智慧农业、设施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寒旱农业、戈壁生态农业等,提高单位产出效率。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落地。建设一批农业技术集成创新中心,发挥好农技推广体系、科技服务公司、种粮大户等规模主体作用,围绕粮食绿色高产示范创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盐碱地综合利用等重点任务,加强技术组装集成推广力度,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引导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健全政策体系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按照“政策保本、经营增效”的思路,加快构建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良性驱动、相互支撑。政策保本,就是要稳定完善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扩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覆盖面,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基本兜住农民种粮的成本。经营增效,就是要引导龙头企业、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等主体,大力发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支持农民在至少保证一季粮食生产的前提下,适当发展粮经、粮饲等多种种植模式,多管齐下促进农民种粮能获利、多得利。

强化监督考核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粮食问题不能完全按照比较优势和效益优先的原则来考虑,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有责任保面积、保产量。要严格地方党委政府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提高粮食生产权重分值,研究增加自给率指标,区分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分类开展考核,督促主产区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主销区切实稳定和提高自给率,产销平衡区确保粮食基本自给,做到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

>> 北大荒大豆田间管理。

全力以赴夺取全年粮食丰收

今年,中央继续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列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这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夏粮逆境夺丰收、早稻再增产的基础上,强化责任意识,坚持底线思维,针对遇到的高温干旱洪涝和病虫害逐项细化工作措施,精准抓紧抓实秋粮生产各项工作,确保秋粮丰收到手、全年粮食再获丰收。

分作物抓好后期田管。针对中晚稻、玉米、大豆等不同品种,制定实施技术指导意见,组织科技小分队、技术专家组等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把“一喷多促”、夏玉米适当晚收和冬小麦适当晚播“双晚”等关键技术落实到位,努力提高单产。

分灾种抓实防灾减灾。加密高温、干旱、洪涝、台风、早霜和寒露风等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健全防灾减灾责任制,把救灾物资和技术措施提前落实到县乡到田块,力争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保稳产。积极应对南方地区前期高温干旱影响,抓住近期降雨高温消退、旱情有所缓解的有利时机,及时增施穗粒肥、叶面肥,加快受灾作物生长恢复,努力增粒重、提单产,指导绝收地块及时改种补种,千方百计减轻灾害损失。

分病虫抓细监测防控。筑牢草地贪夜蛾“三区四带”布防,集中连片发生区统防统治,分散连片发生区点杀点治,层层阻截北迁,减轻对北方玉米主产区的威胁。推进水稻“两迁”害虫跨区联合监测、分区协同治理,组织好专业化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坚决遏制暴发蔓延。加密边境地区亚洲飞蝗、沙漠蝗监测,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扑灭。

分区域抓好颗粒归仓。秋收从南到北涉及区域广、收获作物种类多、作业持续时间长,要协调衔接农机、精准对接供需,及早组织农机合作社、机手等和产区对接,提前准备符合当地秋收需要的机具,及时做好农机检修等准备工作。对可能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要提早做好应急预案,细化农机调运、机手流动、农户收获等应急措施,保障机收正常开展。进一步加强机手减损培训,持续推进机收减损,促进损失率稳步降低,确保颗粒归仓。

(来源:《旗帜》2022年第10期;作者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

( 编辑:刘琼   送签:刘琼   签发:钟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