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站内搜索:
旗帜网

毛泽东的“生动话风”所蕴含的警醒意识

董晓彤
来源:旗帜网2023年01月12日14:37
文字缩放:

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作报告。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始终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与通俗易懂、群众喜爱的语言相融合。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党正面临着加强思想建设、防止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历史任务。为了引起大家高度重视,毛泽东用生动形象、新颖独特的话语,提醒全党不要骄傲自满、居功自傲。其中,“糖衣炮弹”“两个务必”“赶考”等表述,不仅在当时起到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还在今后警醒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秉持住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糖衣炮弹”:警示全党腐败风险

1949年春,中国革命的胜利已触手可及。在这个重大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科学分析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制定了夺取全国胜利和胜利后的各项方针政策。会上,毛泽东形象地将资产阶级利用金钱、美色对无产阶级的拉拢腐蚀比作“糖衣炮弹”。糖衣是甜的,炮弹是有害的,毛泽东创造性地将二者结合起来,话锋直指革命胜利后一些党员干部日益滋长的自满情绪和享乐思想。他担心这些以功臣自居的党员干部,不愿再过苦日子;也担心敌人武力征服不了的革命者,会被其他手段所腐蚀。

毛泽东的忧虑,来自于对以往革命斗争经验教训的深刻领悟。1931年,他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那时,一些党员干部受到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忘记了廉洁自律,导致贪污腐败之风较为严重。为此,毛泽东领导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肃清贪污浪费的反腐败行动,并指示:“与贪污腐化作斗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天职,谁也阻挡不了!”在他的支持下,苏区严肃处理了谢步升等一批贪官污吏。

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进入中心城市并领导全国政权之时,毛泽东预见性地提出“糖衣炮弹”,就是谆谆告诫全党同志要时刻警惕资产阶级的腐蚀瓦解,并迅速提出“两个务必”的要求作为应对良方。

“两个务必”:告诫全党居安思危

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党中央开始描绘革命胜利后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在喜悦的氛围中,毛泽东却十分清醒。他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毛泽东还提出,将来中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是否不流血,还要看我们工作的努力情况。如果国家,主要的就是人民解放军和我们的党腐化下去,无产阶级不能掌握住这个国家政权,那还是有问题的”。

面对我们党能不能经受住执政考验、巩固住国家政权的命题,毛泽东深刻借鉴了中国几千年历史的治乱规律,回顾了我们党的艰苦奋斗历程,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谦虚则不骄,谨慎则不躁,骄与躁都是革命工作的大敌。毛泽东曾指出:“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放眼中国古代历史,历代王朝的兴衰荣辱,无不印证“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滋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的道理。即使在艰难困苦的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也因为“大的骄傲”吃过亏。毛泽东曾历数这些教训:1927年上半年,那时北伐军到了武汉,一些同志骄傲起来;1930年,红军利用蒋冯阎大战的条件,打了一些胜仗,又有一些同志骄傲起来;1931年,红军打破了第三次“围剿”,又有一些同志骄傲起来,自以为了不得;1938年,抗战起来了,统一战线建立了,又有一些同志骄傲起来。毛泽东强调,对于这几次骄傲,都要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他还把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结合起来,提醒全党同志,要克服享乐主义的人性弱点,保持共产党员的优良风骨和操守,实现更高层面的精神追求。为此,七届二中全会在最后一天,根据毛泽东的提议,提出了六条规定:不送礼、不做寿、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要把中国同志与马恩列斯平列。

“两个务必”的提出,饱含着毛泽东对历史的深刻思索,也饱含着希望全体党员传承好优良作风的良苦用心。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个务必”的基础上,又鲜明提出了“三个务必”的重要思想。70多年来,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自励自省中不断成长,在常怀忧患中接续奋斗。

“赶考”:激励全党永不懈怠

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离开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临行前,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赶考”一词的提出,体现了毛泽东对我们党能“考个好成绩”的自信,也表达了未来“决不当李自成”的坚定信念。

进京后不久,毛泽东在会见民主人士前竟找不到一件不带补丁的衣服,可他却不以为意。“历来纨绔子弟考不出好成绩。安贫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我们会考出好成绩!”毛泽东希望用“赶考”一词,激励全体党员干部继续保持昂扬斗志,勇于接受新挑战、新任务。

“进京赶考去”,毛泽东这一具有浓厚历史感的形象比喻,让中国共产党从此有了念念不忘的“赶考”情结、如履薄冰的“赶考”意识和攻坚克难的“赶考”精神。70多年来,“赶考”二字早已随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成为党的政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兴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永葆“赶考”的姿态、“赶考”的清醒和“赶考”的自觉,时刻不忘忧患意识和斗争精神,向中国人民交出一份份优异的“赶考”答卷。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在中国革命转折关头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不仅对新中国的建设有巨大的指导作用,而且为全党敲响了警钟。毛泽东用通俗易懂、富有创造性的“生动话风”,使“糖衣炮弹”“两个务必”“赶考”等表述成为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警醒意识,直击人心、代代传承、历久弥新。

(来源:《旗帜》2022年第11期;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 编辑:贾泽娟   送签:陈诚   签发:赵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