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站内搜索:
旗帜网>>期刊>>《旗帜》杂志>>2023年第1期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王一鸣
来源:旗帜网2023年01月31日15:59
文字缩放:

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2023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之一。这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高度,根据国际环境深刻变化和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要求作出的重大部署。我们要充分认识其重大意义,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营造良好环境。

深刻认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大意义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重大举措。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规模庞大、配套齐全的完备产业体系,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但产业体系大而不强、宽而不深,整体上处于价值链中低端,产业链供应链还存在不少“堵点”“卡点”,部分核心环节和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当前,随着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的积极效应加快显现,我国经济运行条件明显好转。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仅有利于加快优化供给结构、带动需求扩张和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筑牢经济恢复的基础,而且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和现代化水平,促进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022年9月22日,在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的浙江洁美电子信息材料研究院,科研人员对搭载芯片的载带做成分分析。近年来,安吉县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推动企业向科技型、创新型发展。目前,安吉县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3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950家,全县已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12家,科技创新成为驱动产业升级的强大引擎。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现实要求。当前,世纪疫情叠加乌克兰危机冲击,加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和重塑。跨国公司重新审视供应链安全问题,在经济效率和安全之间寻求新的平衡。地缘政治因素对供应链的影响显现,个别西方国家构筑“小院高墙”,推行“友岸外包”和供应链“去中国化”,出台《芯片和科学法案》,组建芯片“四方联盟”,对半导体产品、相关设备和人员等实施前所未有的限制措施。立足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产业体系完备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科技自立自强,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有利于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在日趋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把握发展主动权。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点任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3年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具体部署。我们要用好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后国内需求和经济总体回升的有利条件,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近两年来,我国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增势强劲,成为优化供给结构和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力量。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快调整和重塑,要紧紧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继续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点任务,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培育壮大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释放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潜力和强大带动力,使其成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新引擎。

2022年5月12日,工作人员在合肥市肥西县花岗镇现代农业示范区一蔬菜种植基地内查看蔬菜长势。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智慧农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我国传统产业具有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领先优势,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基础。当前,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要继续发挥传统产业稳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作用,引导和支持企业用好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设备更新专项贷款、财政贴息等政策工具,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力度,扩大有效投资需求;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产业价值链水平,促进更多产业达到国际前沿水平,提升传统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增强科技创新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撑。科技创新事关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经济循环畅通,是有效应对外部遏制打压和不确定不稳定风险的关键。过去在技术追赶阶段,我国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缩小了与发达国家在产业技术水平上的差距,在部分终端产品领域形成了国际竞争力,比如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百万千瓦水轮机组、高铁、工程机械、通信设备等,但与此同时,关键核心技术和部分零部件等中间品仍是短板。因此,要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攻克一批受制于人的关键核心技术,保证产业链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继续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强应用牵引、整机带动,加快基础、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工程化攻关,为自主创新产品应用创造良好市场环境。

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我国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对国际市场依存度仍然较高,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带来挑战。要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保障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鼓励和支持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和储能设施,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健全和发展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新型的产供储销体系,加强对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储备能力投资,推进战略性资源储备体系建设,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抗风险能力。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仅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还将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要加快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推动智能制造单位、智能产线、智能车间建设,构建智能制造生态。鼓励和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融入数字化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整体效率和竞争力。推广“5G+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模式,打造基于平台的制造业新模式。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重要形态。2021年下半年以来,平台企业发展势头有所减弱。2022年以来,中央多次强调,要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实施常态化监管。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要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释放了鼓励平台经济发展的明确信号,这将推动平台经济开启新一轮发展浪潮。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营造良好环境

充分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3年经济工作要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无论是从需求端还是供给端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都要以改善预期、提振信心为前提。供给端加快恢复和优化供给结构,最重要的是提振企业和企业家的信心。企业是产业发展的微观主体和载体,只有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才能形成千帆竞发、你追我赶的局面。当前,最重要的是调动民营企业的积极性。这就要求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使广大民营企业焕发生机和活力。

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改革开放以来,产业政策的实施对我国产业领域实现“追赶”目标和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产业政策的实施方式也需要调整优化,由差异化选择性产业政策向普惠化功能性产业政策转变,完善产业政策的企业参与机制,加强政策设计和实施方式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加强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协同,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通过公平竞争倒逼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最大程度地激发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活力。

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尊重市场和市场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是更多发挥政府作用,而是要在保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管好那些市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要围绕市场主体需求施策,完善政策实施方式,增强实效性和精准性。当前,尤为重要的是把握好政府监管和企业发展的关系。加强监管是为了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最大程度鼓励创新、维护消费者权益,目的是促进企业规范健康发展。因此,要从有利于企业规范健康发展的角度,完善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水平,注重时度效,为企业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大显身手营造良好环境。

(来源:《旗帜》2023年第1期;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 编辑:孙丽   送签:孙丽   签发:钟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