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站内搜索:
旗帜网>>期刊>>《旗帜》杂志>>2023年第1期

推进数字经济发展 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闫小娜
来源:旗帜网2023年01月31日16:17
文字缩放:

202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我国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历史时期,数字经济作为全新的经济形态,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牢牢把握数字经济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创新效应、溢出效应、普惠效应,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探索新路径,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数字经济的创新效应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内生动力

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超过45万亿元,是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占全国GDP的比重接近40%;全国网上零售额高达13万亿元,已连续9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我国《“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应由2020年的7.8%提升至10%,这标志着数字经济作为引领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的新型战略性组织形态,将全面赋能我国生产、投资、消费、贸易的增长,进一步加速社会财富的创造和积累。

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21年底,我国各类“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已超过2000个,覆盖20余个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制造业重点领域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70.9%和74.7%。数字工厂、智慧矿山等应用场景不断涌现,推动数字技术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渗透融合,加速了传统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延伸。

助推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数字经济通过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手段,与能源、电力、工业、建筑和交通等重点碳排放领域深度融合,大大减少了能源与资源的消耗,成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因素。低碳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在生产端主要体现为将数字技术引入传统的高耗能产业,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流程,提高设备运转效率。在消费端主要是通过智能家居、共享出行、远程办公等智能服务平台的广泛运用,逐渐引导社会生活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

数字经济的溢出效应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推动区域均衡发展。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快速流动、各类市场主体加速融合,加快行业内部以及跨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之间的知识转移、技术创新,促进区域间经济联系不断增强,从而提升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平衡性。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发达地区数字技术的扩散转移和数字基础设施产业在中西部地区的布局,既为欠发达地区突破产业升级壁垒、提升产业链价值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为这些地区融入国内超大规模分工体系提供了更多、更高附加值的路径选择。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数字经济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向乡村流动,深刻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大大增强了城乡间经济活动联系的广度和深度。一方面,电商平台依靠大数据、互联网等优势,将业务领域向农产品供应链前端延伸,推动农业产业全链条的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通过虚拟网点、网络银行等向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并将金融服务嵌入到农资和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促进了现代农业与现代工业、服务业的深度融合。

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数字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推动涌现一大批新型互联网平台,具有容量大、门槛低、灵活性强等特征,不仅能吸引大量中小微企业和初创企业参与其中,也为农民、小镇青年、失业工人、残疾人和灵活就业人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显示,至2025年我国电子商务领域相关从业人数将达到7000万。数字经济通过弱化各部门经济活动的边界,大幅降低信息获取成本,推动不同经济主体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在更大范围内享受经济高质量发展红利。

数字经济的普惠效应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提高政府服务效能。截至2021年底,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名用户超过10亿人,总使用量超过620亿次,实现了异地就医结算备案、社会保障卡申领等一大批服务事项的“跨省通办”;全国一半以上行政许可事项平均承诺时限压缩超过40%,省级行政许可事项“最多跑一次”比例达到82.13%;“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等服务新模式,有效解决了群众和企业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政务新媒体对推进政府公开、加强政民互动、畅通民意渠道,解决群众诉求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动社会服务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有99.5%的中小学拥有多媒体教室,线上教育使更多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孩子享受到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当前,我国智慧养老市场规模近5.5万亿元,为老年人提供了更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我国在线医疗用户规模已达2.98亿,补充了线下医疗资源的不足。互联网社会服务的快速发展,快速提升了社区养老、托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推进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丰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2022年5月,中央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把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作为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要任务,并作出了总体部署和战略安排。在数字赋能背景下,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特征逐渐显著,各种新数字化传播形式为公共文化服务打开了新的空间,也加速了文化的全民共享。国家文化专网、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等文化基础设施的相继建成,将大大弥合地区间文化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的鸿沟。

在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的进程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

加强技术攻关,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立有效的科技创新协同机制和激励机制,促进产学研有效衔接,加快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积极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数字产业,提升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提高经济创新活力,促进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深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应用,实现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由消费到生产、由流通到制造的转变,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强化规划引领,优化数字经济产业布局。数字经济发展关乎国家发展大局,必须深刻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健全跨部门协调机制,协同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东数西算”工程等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以5G网络、国家产业互联网等为抓手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积极推进农村新基建,完善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缩小数字经济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依托数字经济释放不同区域发展优势,推动形成具有区域特点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模式,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加强数字治理,推动数字经济健康规范发展。建立健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明确平台企业主体责任和义务,保护平台从业人员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依法查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建立健全数字经济发展监管体系,实现全过程、全链条、全领域的监管,提高数字经济行业和平台企业经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收益正相关性;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的风险预警体系,完善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加强政务数据安全保护和个人信息保护,强化重点产业领域安全态势监测预警和安全风险综合研判,提升数据安全防护水平。

(来源:《旗帜》2023年第1期;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 编辑:孙丽   送签:孙丽   签发:钟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