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站内搜索:
旗帜网>>期刊>>《旗帜》杂志>>2023年第2期

全力保障粮食稳定安全供给 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
来源:旗帜网2023年03月07日16:46
文字缩放: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意义、战略考量、总体部署和实践要求。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这些重要论述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粮食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刻认识保障粮食稳定安全供给的重大意义

党的二十大深刻指出,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要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在此背景下,保障粮食稳定安全供给,具有更为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近年来,国际粮食市场大幅波动,而国内粮食市场始终较为平稳,主要就是国内粮食供应特别是口粮供应一直较为充足,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端稳端牢了中国饭碗。面对粮食供求长期紧平衡态势,要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首要任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粮食稳定安全供给,直接关系广大城乡居民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基础不牢,大厦不稳。必须把保障粮食稳定安全供给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放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局中统筹谋划、扎实推进。

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的坚实支撑。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库存处于高位,市场调控机制不断完善,国内粮食供应有充分保障。同时,近年来新冠疫情、俄乌冲突、极端天气等不确定难预料因素交织叠加,国际粮食市场大幅波动,稳定国内粮食供给面临的风险挑战增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和复杂局面的充分准备,以国内粮食稳产保供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 2022年10月22日,在西安市长安区王曲街道皇甫村,收割机在收割水稻。

统筹把握保障粮食稳定安全供给的原则要求

保障粮食稳定安全供给,必须统筹考虑各方因素,科学把握方式方法,妥善处理以下重要关系:

多与少的关系。粮食少了会造成供应紧张、粮价上涨,多了又可能造成粮价下跌、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对于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不能出任何闪失。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多了的压力和少了的压力不可同日而语。确保粮食安全的弦要始终绷得很紧很紧,宁可多生产、多储备一些,把保险系数打足一些。

质与量的关系。粮食紧缺的年代,首先要“吃得饱”。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粮食品质的要求也在提高,既要“吃得饱”,更要“吃得好、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这就要求坚决贯彻“四个最严”要求,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同时,积极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变化,着力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国内与国外的关系。我国粮食消费体量大,部分品种需要进口以满足国内需求。考虑到国际粮食市场存在的诸多风险和对国内市场的传导压力,过度依赖进口不现实、不经济也不安全。必须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的基本方针不动摇,统筹运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保障国内粮食市场供应。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粮食关系国计民生,既有一般商品属性,又有公共产品属性,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十分重要。既要更多采用市场化方式和手段,努力营造公开透明、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粮食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又要坚持相机调控、精准调控,维护粮食市场平稳运行,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

多措并举保障粮食稳定安全供给

保障粮食稳定安全供给,涉及环节多、覆盖范围广,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将在配合有关部门单位做好粮食生产、进口等相关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增强系统观念,着眼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确保粮食供给、市场不出问题。

精心组织粮食收购。粮食收购与种粮农民利益直接相关,是粮食从农民手中顺畅进入市场流通的关键环节,能够有效增加市场粮源供应。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持续深化收储制度改革,粮食流通更加顺畅,市场活力显著增强;统筹抓好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购,每年收购量在8000亿斤左右,未发生农民“卖粮难”。要始终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保护农民利益并重,坚持和完善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精心组织托市收购,坚决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加强粮食收购统筹组织,指导各地做好仓容、资金、人员、运力等要素保障,引导多元主体积极入市,进一步增强市场购销活力,推动粮食顺畅流通。

加强政府粮食储备管理。政府粮食储备包括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是实施粮食调控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政府粮食储备改革精神要求,健全储备体系,优化规模结构布局,严格储备管理,规范储备运行,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督促指导各地和有关企业合理把握储备轮换时机、节奏,加强两级储备协同运作,有效发挥吞吐调节作用,合力维护粮食市场稳定。

精准安排政策性粮食销售。我国政策性粮食库存较为充足,合理安排投放是实施宏观调控、保障市场供应直接而有力的手段。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国家粮食交易平台,常年常时公开竞价销售政策性粮食,增加了市场供给,稳定了社会预期,在维护市场平稳运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要根据市场形势变化和调控需要,科学把握政策性粮食投放品种、数量、时机、节奏和力度,确保形成有效供给,更好满足用粮企业需求。

强化粮食市场监测预警。做好监测预警工作,是防范化解市场风险的“先手棋”。要密切跟踪国内外粮食市场动态变化,深入研究重点品种供求形势和价格走势,加强分析研判,丰富政策储备,提前做好应对,掌握粮食稳定安全供给的主动权。注重信息发布和预期引导,加强粮食市场保供稳价形势宣传报道和政策解读,适时发布粮食生产、收购、价格等信息,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合理安排经营活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来源:《旗帜》2023年第2期)

( 编辑:刘琼   送签:刘琼   签发:钟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