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站内搜索:
旗帜网>>期刊>>《旗帜》杂志>>2023年第5期

文化产业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大步迈进

鲁元珍
来源:旗帜网2023年05月30日09:06
文字缩放:

春夏时节,万物生长,走过了疫情的阴霾,文化产业也迎来了全面复苏的浓浓暖意,在旅游、演出、影视等各领域,一份份成绩单让人备受鼓舞。今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8816亿元,同比增长4%。

文化产业,是承载着人们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幸福产业”,也是激活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引擎。《“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必须进一步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强化文化赋能,充分发挥文化在激活发展动能、提升发展品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文化的温度和力量鼓舞人心。今天,文化精品不断涌现,文化新业态“百花齐放”,文化产业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大步迈进,成为助力文化强国战略、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消费市场回暖,文化产业供需两旺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旅游景区人潮涌动,电影院里客流不断,文化演出场场爆满……随着文化消费需求快速释放,文化产业促进政策落地见效,文化市场开始快速回暖,久违的“烟火气”和文化味儿回归了人们的生活。

在各地,舞剧、演唱会、音乐节等多类演出活动掀起了观演热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49.80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10.99%;观演人数2185.22万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142.96%。

旅游市场的火热更是有目共睹。“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均已超过2019年同期,重庆、长沙、淄博等一批新老“网红”城市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前去“打卡”。同时,跟团游、长线游的回暖带动了旅游企业、航空、餐饮等行业恢复发展。

在江苏连云港,盐河巷历史文化街区人头攒动,极具本地文化特色的淮海戏、海州五大宫调等表演引得市民游客喝彩不断。在重庆万州区,一场宋韵国风婚礼表演拉满仪式感。到博物馆观展,在音乐节狂欢,体验民族风情和非遗文化,感受汉服文化和国风国潮……随着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走马观花”和游山玩水的旅游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多元化的需求,旅途中的文化体验更受关注。

文化消费的繁荣离不开优质的文化产品供给,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内容为王、匠心精神仍然是文化精品创作的核心理念。近日,“火出圈”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开启了全国巡演,将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韵味展现给更多观众。《长空之王》《人生路不熟》《这么多年》等17部优质影片在“五一”期间上映,影片总数达到历史同期新高。文化作品百花齐放、创新不断,直击人们心灵,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的新表达。

数字经济赋能,文化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在敦煌的一个剧场内,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以高科技声、光、电系统让游客沉浸在千年敦煌文化的视听体验中;在洛阳的无上龙门沉浸体验馆,裸眼5D效果逼真呈现了龙门石窟文化;故宫博物院将“全景故宫”搬到云端,让观众足不出户逛故宫、赏文物……在VR、AR、全息投影等技术的加持下,博物馆的文物“活起来”,虚拟化场景、沉浸式演艺丰富了旅游体验。

如今,数字文化产业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出版社开启了数字化变革,传统演艺向“云端”转型升级,经典剧目走进“线上剧场”。在网络文学、动漫、游戏、音乐影视等领域,线上线下相互融合促进,形成全IP产业链条。

5月1日,游客在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参观鼓文化展。

5月1日,游客在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参观鼓文化展。

“数字技术赋能下的文化产业正经历转型与重塑,数字文化消费有望成为我国文化产业新增长极。”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于凤霞说。

今年一季度,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10961亿元,同比增长11.1%。文化新业态行业营业收入占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38%。

立足资源禀赋,文化产业促进乡村振兴

“我们世代传承的技艺,没想到如今这么受游客欢迎。”苗岭山麓,贵州凯里,苗族绣娘们手中的纱线来回飞舞,花鸟鱼虫跃然画布之上。近几年凯里的苗绣产业化路径已逐渐成熟,精美的苗绣文创产品走出大山,走出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

芦苇画、剪纸、面塑、蜡染、刺绣、竹编……传统与时尚碰撞,非遗与产业融合,乡村非遗手工业不仅在发展中实现文化的“活态”保护,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选取比较优势明显、从业人员较多、带动能力强、市场认可的非遗项目建设非遗工坊,能带动相当一部分基层群众就业,为乡村振兴积蓄人才动能。”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各地,目前已打造了非遗工坊2500余家,涵盖1700余个各级代表性非遗项目。

山水之间,暖意醉人,传统古村落意蕴悠长,民俗文化项目特色鲜明,美丽而广阔的乡村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舞台。近年来,乡村旅游走上发展“快车道”,独具设计感的乡村民宿将“生活美学”融入青山绿水,一次研学游,一场康养度假游,让游客暂别城市喧嚣,亲自体验农耕文化、非遗技艺的魅力。

文化创意与科技、生态、农业等要素深度融合,形成区域特色产业体系,以文化产业为农业赋能,为农文旅融合发展带来广阔空间。山西东马寨村,打造了集观光度假、农事体验、民俗文化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胜地。四川明月村,用竹海、茶山、陶艺、草木染等元素满足了游客们对浪漫田园和文艺村落的想象。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鼓励乡村地区发展文化产业,提出了创意设计、演出、音乐、美术、手工业、数字文化、特色文化产业、文旅融合等重点发展领域。

越来越多企业、创业者、艺术家投身到以文化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事业中。贵州丹寨小镇成为“网红”目的地;北京下苑村成为200多位艺术家的新故乡……文化产业的赋能“点石成金”,正在为乡村振兴带去源源不断的新力量。

(来源:《旗帜》2023年第5期;作者系光明日报记者)

( 编辑:孙丽   送签:孙丽   签发:钟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