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站内搜索:
旗帜网>>期刊>>《旗帜》杂志>>2023年第6期

难以忘却的“小事”

董睿
来源:旗帜网2023年07月04日11:02
文字缩放:

去年9月,我来到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开展支教帮扶工作。从繁华喧嚣到炊烟袅袅,从万家灯火到矮屋疏篱,回望大半年支教帮扶时光,有汗水、有感动、有成长,最念念不忘的却是几件“小事”。

做一个温暖的人

去年冬天的一次课间操,我注意到队列中一个瘦小的学生,他高高举起的双手本应握指成拳,却十分僵硬地张开着。我走上前纠正他的动作,发现孩子本该白皙稚嫩的小手长满了冻疮,甚至还有皮肤撕裂后残留的浅浅血丝。我难以想象这双小手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艰辛。

交谈中我了解到,他的父母患有严重疾病,年仅8岁的小男子汉为减轻父母的负担,承担起了洗衣、洗碗、喂羊等家务……我立即去镇上买来冻疮膏,每天帮他涂抹上药,并叮嘱他洗漱尽量用热水,经过几周的治疗,孩子的冻疮渐渐愈合。每当想到在这片大山深处还有很多像他一样需要帮助的孩子,队员们心底就萌生出强烈的意愿——尽最大努力关心呵护他们,用温暖的力量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为此,我们开展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家访,并将孩子们的故事发布到网上寻求帮助。这些故事迅速得到了爱心网友的回应,衣服、文具、鸡蛋、牛奶等爱心物资陆续送到孩子们手上。一位收到捐赠的同学对我说:“老师,我长大了也要帮助别人,做一个温暖的人。”

一个都不能少

有个六年级的小男孩性格比较孤僻,平时很难集中精神上课,经常看着窗外发呆。春节开学后,他连续一周没有来上课,这已经是他近三年来的第四次“辍学”。带着担心和挂念,几个队员摸黑赶了6公里山路,在半山腰一处小院里见到了他。通过深入了解,我们得知他身处单亲家庭,从小缺少母爱,父亲又忙于工作对他疏于照顾交流,他逐渐少言寡语,对上学也失去了兴趣。

我们深知,在健康成长的阳光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队员们下定决心,一定要让他“回归”学校。课后或周末,几个男队员经常约喜欢运动的他一起打篮球、踢足球、爬山。集体的关爱让男孩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慢慢敞开心扉,愿意重返校园。重新入学后,我们能感受到他的眼神里有了光彩,也不再那么沉默寡言,学习成绩也慢慢有了起色。

打开一扇窗

刚踏上讲台时,为了能尽快和学生熟悉起来,我让每个学生都上台做自我介绍。有的学生落落大方、口齿伶俐,有的虽然腼腆害羞,但也能说上几句。只有一个学生不愿上台,问她的名字也不回答。原来,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年幼时差点夭折,村民们集体出资送她去北京做了手术。虽然现在身体已无大碍,但智力却发育缓慢。看着她清澈的眼神和清秀的面庞,队员们不断思考如何为她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积极求医问药、咨询专家帮助她康复治疗,专门为她定制不同梯度的教学方案,利用课余时间一对一补课……现在她已经可以阅读一些简单的读物。我们用知识为她打开一扇窗,让她以后有勇气去追求更丰富的人生。

参加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支教帮扶工作以来,我认识了一群将青春和热血献给乡村振兴事业的有志青年,见证了教室里、书案前夙夜匪懈的求知者,体会了基层工作的不易和艰辛。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青年“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我们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的殷切嘱托,带着责任和感情传道授业、扶智扶志,用实际行动教育引导老区的孩子们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脚踏实地,勇敢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来源:《旗帜》2023年第6期;作者系中央和国家机关第25批青年支教帮扶队队员)

( 编辑:王馨悦   送签:王馨悦   签发:钟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