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站内搜索:
旗帜网>>期刊>>《旗帜》杂志>>2023年第8期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作用

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
来源:旗帜网2023年09月05日08:37
文字缩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对加强科技创新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世界科技强国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意义,明确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使命责任,提出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功能定位,对于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中国科学院“力箭一号”遥一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深刻认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大意义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应对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国间科技竞争已从领域竞争走向体系对抗,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主体开展的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科技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科技发展呈现出广度加大、深度加深、速度加快、精度加强的发展态势,更加依赖体系化、建制化的科技攻关。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影响力和支撑力,直接关系到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关乎国家的国际地位和长治久安。我国正在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急需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实现科技前沿重大突破、加强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实力中的重要作用,在国际竞争中赢得先机、占据优势。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以科技革命引领支撑工业革命和社会发展。坚持科技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战略支撑,重中之重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提升我国关键领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核心骨干,要发挥科学预见力、鉴赏力,走在科学前沿,探索科学边界,产出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重大原创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2013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科学院时,明确指出“中国科学院是一支党、国家、人民可以依靠、可以信赖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近年来,中国科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认真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院提出的“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和“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目标要求,围绕“四个面向”,产出了以中微子振荡新模式、300毫米大硅片、“力箭一号”、抗阿尔茨海默病I类新药为代表的重大创新成果,在科技强国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聚焦主责主业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发展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国科学院将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从定位、定标入手,从定事、定策发力,不断聚焦主责主业,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发展,勇立创新潮头,勇攀科技高峰,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作用。

强化定位,进一步聚焦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主责主业。坚持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发展定位,发挥体系化、建制化优势,突出和强化与其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比较优势和差异化布局。以“充分体现国家意志、有效满足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最高水平”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强基础、抓攻关、聚人才、促改革”作为工作主线,按照“聚焦布局、重塑队伍、提升效能”的工作思路,引导全院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选择中国科学院基础优势突出的若干重大方向,集聚优势力量和创新资源,实现从“在做什么”“能做什么”到“该做什么”的转变,在攻坚克难上走在前、作表率。

夯实基础,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坚持把基础研究作为全院发展的根基,充分发挥全院多学科、大平台和综合性优势,加强定向性基础研究,着力调整基础研究的定位和布局。瞄准科学前沿和未来技术方向,聚焦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等具有引领性、变革性、颠覆性的新方向新技术,前瞻谋划和部署一批重点项目,实现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前沿突破。

集中攻关,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围绕支撑发展力、保障生存力、增强引领力相关领域重大需求,聚焦信息技术、能源科技、材料等领域,攻克底层原创和关键卡点技术,紧扣粮食安全、网络安全、战略性矿产资源等领域重大需求,加强空白点、替代性、储备性技术研发,为极端情况下重点领域安全提供科技保障。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产出重大创新成果,确保用得上、有影响,为解决“燃眉之急”和“心腹之患”问题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集聚人才,加快建设创新人才高地。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全方位吸引、用好和培养创新人才。紧密结合重大科研任务,采取“一人一策”制度,在国际上引进更多“高精尖缺”人才。实施科技布局与人才队伍建设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发挥科教融合优势,探索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的新模式,自主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分类评价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加强党建引领,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党建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强保证。全面落实院士制度改革各项任务,维护院士称号学术性、荣誉性、纯洁性,更好发挥院士“四个表率”作用。进一步强化政治引领,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强化“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价值导向。持续加强创新文化建设,涵养优良学风,突出价值引领,为新时代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立根铸魂,为科技强国建设凝聚磅礴力量。

(来源:《旗帜》2023年第8期)

( 编辑:王馨悦   送签:王馨悦   签发:钟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