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站内搜索:
旗帜网>>期刊>>《旗帜》杂志

读懂毛泽东的“群众语言”和党的“群众路线”——《从人民中走来:毛泽东的平凡故事》出版

吴良柱
来源:旗帜网2024年02月18日09:58
文字缩放:

202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纪念日。为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进一步传承伟人精神,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新书《从人民中走来:毛泽东的平凡故事》。

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毛泽东同志的一生是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一生。他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同时,他也是人民中的“平凡”一员,在他的一生中,有许许多多和人民群众在一起的“小故事”。

该书以扎实的史料为依托,以毛泽东同志的成长经历和革命经历为主线,用纪实文学的笔法,记录了数十个毛泽东同志和人民在一起的“小故事”。这些故事体现了毛泽东同志平易近人、风趣幽默的个性,见微知著、胸怀人民的品格,也揭示了他“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思想源泉和在革命与斗争中艰苦奋斗的力量源泉。通过这本书,作者史全伟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毛主席伟岸人格的基础上,用严谨质朴的笔墨,建立了一座平易近人又温馨感人的伟人事迹“纸上纪念馆”。

从人民中走来,与人民同行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在不同历史时期,“走群众路线”都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直面并解决各类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提供了切实的方法和不竭的动力。毛泽东同志对这种动力的最初认识,就源于他自己的成长过程。

毛泽东同志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一户农家,家里有一些田产,但仍要干农活,以缓解家里劳力不足的困难;同时,周围乡亲的困苦生活也让他总是心生同情和改变的愿望。秋收时节,家家户户晒谷子。暴雨来时,他帮助邻居毛四阿婆抢收谷子,自家谷子却被淋湿,父亲非常生气,还要打他。毛泽东理直气壮地说:“人家是佃了别个的田,要交租,冲走一点儿都了不得;我们是自己的,又比人家的多些,冲走了一些也不太要紧……”对农民遭遇苦难的深切同情,从小到大一直未变。在陕北时,毛泽东曾说:“我这个人平时不爱落泪,只有几种情况下流过泪:一是我听不得穷苦老百姓的哭声,看到他们受苦,我忍不住要掉泪……”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的经历,为其民本思想描绘了底色,更为其日后提出群众路线提供了丰厚的滋养。1917年,毛泽东决定去“游学”以求“周知社会”。他邀请当小学教员的朋友萧子升同行。没有钱,就靠给商户、大户人家写对联换取盘缠,有时还得吃野果,露宿野地。他们一路调查,到贫苦农民家走访,开阔了眼界,锻炼了社会调查能力,养成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习惯。回到学校,老师同学纷纷称赞毛泽东“身无分文,心忧天下”。

毛泽东成长于风雨飘摇的多事之秋,那是一个中国阶层极度分化,底层人民流离失所的苦难年代。要认识和改造这样的世界,光靠书本是不行的。毛泽东常对同学说:“不但要善于读‘死的书本’,而且要善于读‘活的书本’;不但要会读‘有字之书’,而且要会读‘无字之书’。”这“活的无字之书”,便是群众,是社会实际和社会实践。这本大书读得越多、越深,他也就越知道,与人民同行是何其重要。

伟大人格魅力与团结群众的方法

在《关于农村调查》一书中,毛泽东指出:“怎样使对方说真话?各个人特点不同,因此要采取的方法也不同。但是,主要的一点是要和群众做朋友……我在兴国调查中,第一天只是谈点家常事,后来请他们吃了饭,晚上又给他们宽大温暖的被子睡觉,这样他们开始了解我的真意,慢慢有点笑容,说得也比较多。到后来,我们简直毫无拘束,大家热烈地讨论,无话不谈,亲切得像自家人一样。”

这种“亲切得像自家人一样”的精神,使群众工作顺利展开,也是毛泽东伟大人格魅力的具体表现。

毛泽东带领部队上井冈山后,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和“围剿”,吃的穿的都成为大难题。尽管条件十分艰苦,但为了建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仍时常到附近村子里的贫苦农民家中做社会调查。一天夜里,毛泽东刚从洋湖桥做调查回来,原是贫农、如今翻了身的房东老汉拿出一堆打好的草鞋要送给他。他则坚持买下了这些草鞋,令老汉感动不已。毛泽东还说:“我想请你收下我这个徒弟。”老汉以为他在开玩笑,他却赞扬老汉的草鞋打得又结实又漂亮。他真诚地对老汉说:“请你当师傅,教我打草鞋。我们要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就必须自力更生。打草鞋容易,不愁材料,战士们可以自己动手。我先学学,拜你为师。”

毛泽东同志曾说:“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人民群众是水,共产党人是鱼,没有水,鱼是活不了的,而党离开了群众,也就不会存在。在毛泽东看来,不懂得群众语言,“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工作是一定不能做、也做不好的。这种尊重群众、积极接纳群众的工作态度,使干群关系亲密无间、血肉相连。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生动地读懂毛泽东的“群众语言”和党的“群众路线”,读懂“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时刻不忘艰苦奋斗

中华民族一向以吃苦耐劳而著称。毛泽东也善于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经验教训中汲取营养。延安时期,他把“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作为抗日军政大学的教育方针加以提倡,此后也一直不断强调,成为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战胜敌人的重要法宝。

长征开始时,毛泽东正患疟疾,消瘦憔悴。在江西于都过河之后,他一直是躺在担架上长征的。遵义会议后,随着身体好转,才不再坐担架。他每天晚上要同军委的同志研究敌情、部署战斗、确定行军路线,睡得很晚。睡觉时,房屋厅堂地面上放几扇门板,作为能睡五六个人的大通铺,上面铺些禾草,毛泽东就睡在这个大通铺上。

“三湾改编”期间,毛泽东带头吃苦瓜,让战士吃南瓜,还说:“先吃苦瓜,后吃南瓜,这叫先苦后甜嘛!我们革命也一定会先苦后甜,最终取得胜利的!”

这样的“苦日子”,《从人民中走来:毛泽东的平凡故事》中还记录了许多。艰苦奋斗精神,对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建设、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奋斗精神一点都不能少。”“我们党要做到长期执政,就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事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凝聚起蕴藏在人民中间的无穷智慧和力量,才能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人民文学出版社自1951年3月成立,始终坚持扎根生活、扎根人民,坚持文学出版“历史的和美学的”精神。无疑,《从人民中走来:毛泽东的平凡故事》也是这种坚持的一种体现。在编辑出版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该书充分展现了毛泽东同志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心系人民的赤子情怀、坦荡宽广的胸怀境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其中的诸多细节都能构成生动的“红色课堂”,让我们从中探寻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轨迹,触摸他的精神世界,感悟他的人格魅力,汲取鼓舞我们为民族复兴伟业而奋勇前进的思想力量。

(来源:《旗帜》2024年第1期;作者系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经理)

( 编辑:王馨悦   送签:王馨悦   签发:钟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