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站内搜索:
旗帜网 >> 期刊 >> 《旗帜》杂志 >> 2024年第3期

全面推进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铁路高质量发展

国家铁路局安全监察司
来源:旗帜网2024年04月10日11:04
文字缩放:

近年来,我国铁路快速发展,路网规模不断扩大,列车速度大幅提高,行车密度持续提升,运营场景更加多元,铁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同时,铁路沿线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影响铁路安全的隐患日益增加。国家铁路局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铁路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的部署,将铁路沿线安全工作作为国家、人民赋予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安全监察司按照局党组要求,将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作为铁路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铁路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铁路监管部门牵头抓总、协调推动、专业指导作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多维度健全铁路沿线治理体系,全面织密铁路沿线安全保障网络,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 2023年6月16日,国家铁路局在北京火车站等重点站车场所开展“6·16”全国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

强化组织领导。加强顶层设计,着眼系统治理、制度治理、长效治理,协调推动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发挥各方优势,形成了联防联治的有效合力,营造了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国家层面建立了由中央政法委、交通运输部等13个部门单位参加的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部际联席会议。部际联席会议组织召开全体会、专题会、现场会,分阶段总结部署,多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对重点地区开展多轮检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31个省(区、市)均建立了厅际联席会议制度或议事协调机构,统筹推进治理工作。国务院安委会将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工作纳入省级政府年度安全生产考核,31个省(区、市)将治理工作纳入平安中国、安全生产、党委巡视等有关考核评价体系,形成了压力层层传导机制,压实了各级地方政府部门治理责任。国家铁路局认真履行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责,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研究制定工作意见。安全监察司推动各项目标任务、措施要求和工作要点的落实,实施专项整治,建立问题隐患排查清单和进展通报制度,确保工作有力有序开展。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指导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持续整治顽症痼疾,全力守牢安全底线。

推动建立协同治理工作机制。全面推行路地“双段长”制。联合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铁集团出台《关于铁路沿线安全环境管理“双段长”制实施指导意见》,路地双方加强协同配合,明确各层级“双段长”组织形式、工作任务和保障机制,开展常态化隐患排查整治。31个省(区、市)全部建立了“双段长”制,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联动,路地共同管控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有效打通治理工作“最后一公里”。联合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国铁集团出台《关于加强铁路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多部门灾害风险防范协调机制。31个省(区、市)全部建立了多部门灾害风险防范协调机制、铁路与地方110报警服务台互通机制,提升涉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联合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国铁集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水路与铁路并行交汇地段安全隐患治理工作意见》,进一步规范强化关键环节安全保障。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导各省(区、市)人民检察院铁路运输分院开展涉铁安全检察监督活动。铁路企业、地方部门、监管部门、检察机关、广大群众多方联动协作不断深化,形成了联防联治的有效合力,营造了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健全铁路安全法规标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自觉将铁路沿线安全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和部署,研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划标准、政策措施等,立足解决影响铁路安全的基础性、根源性、深层次问题,出台《关于加强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工作的意见》《高速铁路安全防护管理办法》《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文件,发布高速铁路安全防护设计规范,进一步完善行业标准,织密安全防护网络。发布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工作指南,推进工作长效化。建立健全铁路安全地方法规制度体系,31个省(区、市)出台了36部铁路安全地方性法规规章,为治理提供了坚实的法治基础保障。

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以对人民生命安全极端负责的精神,紧盯严防重大安全风险,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持续整治顽症痼疾,全力守牢安全底线。各地相关部门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按照各自法定职责范围,依法打击涉铁非法施工、私搭乱建、非法采石采矿、未经批准擅自生产储存危化品、油气管线非法穿越以及破坏铁路设施等各类违法行为。安全监察司综合运用安全预警、整改通知、通报约谈、挂牌督办、行政执法等手段,打出安全监管组合拳,形成了有力的震慑效应。

排查整治重点安全隐患。强化底线思维,突出问题导向,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和监管部门监管责任,协同监管,综合治理,进一步推动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持续向好。突出路外伤亡管控、公铁并行交汇地段风险防控、涉铁施工安全管理等重点,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解决突出问题。强化重点线路封闭管理,加快铁路道口“平改立”,推动设立道口“平改立”补偿机制。对通行旅客列车的无人看守道口,全部采取旅客列车通过时派人监护措施,并采取增设交通违法拍照装置、设置减速带等措施确保道口安全,人防物防技防措施不断补强,重大风险防控能力有效提升。加强上跨铁路桥梁养护维修和跨航道铁路桥梁安全防护管理,建立联合巡查机制,及时发现整治隐患。紧盯铁路两侧500米范围内轻飘物、轻硬质建(构)筑物、100米范围内违章建筑等隐患,坚持不懈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整治。

加强安全法制宣传。联合各地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国务院安委会“五进”要求,加强舆论宣传和普法教育针对性,以铁路沿线中小学生、大牲畜养殖户以及“五残”人员等为重点,通过广播电视、新媒体、发放宣传品和宣传册(单)及路外安全咨询等渠道,广泛开展路外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在国家铁路局政府网站开设“铁路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专栏,举办“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成果网上图片展”,组织人员深入25个省(区、市)390所沿线中小学、社区,开展“平安高铁”普法宣传,提升铁路沿线群众遵纪守法、珍爱生命、爱路护路意识。铁路运输企业主动维权意识逐渐增强,针对防尘网上道、危树等问题,通过法律诉讼维权消除隐患,并制作警示片加强新闻宣传,提升沿线企业、居民的爱路护路意识和法治意识,以法律力量守护铁路大动脉安全畅通。

(来源:《旗帜》2024年第3期)

( 编辑:王馨悦   送签:王馨悦   签发:赵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