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站内搜索:
旗帜网>>评论

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李天启
来源:旗帜网2024年04月23日11:27
文字缩放: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毛泽东同志这一名句,发出“多读书、读好书,从书本中汲取智慧和营养”的重要号召,鞭策我们时刻不忘“向书本学习”,使读书真正成为每天的功课、终生的事业。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中国是有书的国度,中华民族是爱书的民族。五千多年浩如烟海的经典,记录着历史,赓续着文脉,推动着进步,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国家宝藏。古往今来,圣贤志士都十分重视书籍的意义与价值,把读书作为“最大爱好”“第一等事”,寄情于卷帙之间。“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透过这些箴言,我们结识了一个个毕生求索、终日不倦的中国读书人,见证了以书为标记的民族思维高度和精神厚度。

书籍是时代的生命,是巨大的力量。新征程上,理论创新不断推进,国家发展蒸蒸日上,知识更新突飞猛进,读书修身、增长才干的必要性紧迫性愈发凸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不加强读书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哪怕一日不读书,也可能疏离于真理、落后于时代,陷入“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的窘境。我们应当手不释卷,如饥似渴学习,一刻不停提高,在阅读中持续强化武装、锻炼本领、拓宽胸境,走进更大的世界,成就更好的自己。

知“开卷有益”,“真开卷”不易。面对繁忙的工作与生活,如果没有“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为往圣继绝学”的追求、“一息尚存须努力”的坚毅、“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的决心,恐怕很难啃完“大部头”,很难翻过书山、取得真经。在快节奏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阅读者应把读书当作一种磨炼、一种习惯、一种享受,静下心来“挤”和“钻”,横下心来“学到底”,透过书页、穿越时空,与智者们共一场长久的对话,为心之泉觅一泓不竭的活水,在喧嚣中守一方永恒的净土。

书当“苦读”,亦需“巧读”。时间和精力越是有限,越要珍惜难得的读书机会,带着好奇、循着兴趣,动脑筋、动笔墨、动感情,善于选择取舍、去芜存菁,善于秉纲执本、钩玄提要,善于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探索以更科学的方法,阅览更多的名著,收获更深的体悟。读书时,贵在练就一双独到的慧眼,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以作家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寻得万千读者中属于唯一个体的创新创造,做到“我注六经,六经注我”。阅读之间,也难免遇到困惑,此时不妨掩卷而思、鉴他山之石,向良师执经叩问,与挚友疑义相析,在交流研讨中共克读书之艰、同享书中之乐。

读书要日日知、日日新,更要日日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读书要不得,‘书呆子’现象也要不得。”好书在于运用,读书要管用。死读书,未若不读书;尽信书,不如无书。在阅读过程中,应当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与时俱进,聚焦问题,观照现实,不钻“牛角尖”,不陷“故纸堆”。我们要经世致用,既博观,又笃行,既“钻得进去”,又“跳得出来”,既在冷板凳上看“有字之书”,又到广阔天地览“无字之书”,把书读活、读实,将读书成果转化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实际成效,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应有贡献。

一日不书,百事荒芜。落笔之际,第29个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这是爱书人的盛大节日,也是阅读者的惯常一日。每一天,都应用作读书日;每一人,都应争做读书人。让我们以书香伴年华,生命不息,阅读不止。

(来源:《旗帜》2024年第4期;作者系新华社编辑、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学习标兵)

( 编辑:张莉   送签:张莉   签发:赵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