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站内搜索:
旗帜网>>理论武装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 筑牢美丽中国生态根基

董保同
来源:旗帜网2024年04月24日09:10
文字缩放: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对采煤塌陷区实施改造,实现变“废”为“宝”、变“包袱”为“资源”。

良好生态是美丽中国的应有之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系统部署。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持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守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自然生态安全底线,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

深刻把握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对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这些年来,破坏生态行为禁而未绝,凸显了生态保护修复离不开强有力的外部监管。”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要在生态保护修复上强化统一监管,这对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深刻理解把握、认真贯彻落实。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意见》从筑牢自然生态屏障、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对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提出具体要求。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有利于通过强有力的监管措施,遏制生态破坏现象,从而提升生态系统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做好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通过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效果监督监测评估、监督检查和督察问责,强化和落实各部门、地方、行业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确保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任务得以实现。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良好生态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通过更加有力有效的监管措施,切实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持续提高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与后劲,积极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让良好生态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增长点,不断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生态安全关系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是党和国家交给生态环境部门的重大使命,其核心目标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必须清醒认识我国生态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坚决扛起维护生态安全的政治责任,切实履行好生态保护修复监管职责,当好“生态卫士”,及时发现和查处各类生态破坏事件,有效防范各类风险隐患,确保绿水青山常在、各类自然生态系统安全稳定,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充分认识生态保护修复监管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我们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不断完善顶层设计,牵头起草由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成功举办COP15(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推动达成兼具雄心和务实平衡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印发实施《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监管工作的意见》 《“十四五”生态保护监管规划》《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等,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我国生态系统格局更加稳定,生态系统质量持续改善,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

近年来,我们立足自身职责,坚持政策规划标准制定、监测评估、监督执法、督察问责“四统一”,推动初步形成“53111”生态保护修复监管体系。“5”是在全国、重点区域、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5个方面建立多尺度生态监测和评估体系,掌握生态状况变化情况。“3”是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生态保护监督执法制度、重点领域生态保护监管制度3项制度,查处整治了一批生态保护修复形式主义问题。三个“1”分别是组织实施“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推动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面积和重点问题面积实现“双下降”,基本扭转了侵占破坏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的趋势;建设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主动发现核实生态保护红线内生态破坏问题;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已命名7批572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240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培育了一批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样板。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生态本底脆弱,生态系统质量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局部地区生态系统退化问题依然严重,部分地区生态系统功能不强,重要生态空间被挤占的现象仍然存在,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生态保护修复形式主义问题仍时有发生,与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相比还有明显差距。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外部监管、统一监管,处理好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竭力破解美丽中国建设道路上的生态难题。

河北省承德市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多措并举推动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工作迈上新台阶

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我们要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统一监管的重要要求,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推动生态保护修复外部监管、统一监管,以高水平保护夯实美丽中国生态根基,奋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开展生态状况评估和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开展全国和重点区域流域生态状况变化调查评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全面掌握全国和重点区域流域生态状况变化及趋势。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事前事后生态环境成效评估,制止并防范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中的形式主义,推动提升重大工程实施生态效益。

加强重要生态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问题监督。完善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设立调整审核机制,建立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疑似生态环境问题处理处置工作机制,强化生态安全底线约束。组织开展生态保护红线人为活动双月度遥感监测,全面分析国家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人为活动变化情况。开展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破坏问题排查专项行动,联合有关部门开展“绿盾2024”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推动问题整改和生态修复。加强“三北”工程和荒漠化防治及湿地生态保护监督。

深入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行动和重大工程。充分发挥国务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加快推进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推动落实“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组织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强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建设,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和重点区域的生态系统、重点物种及重要生物遗传资源调查,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保障能力。

充分发挥生态文明示范引领作用。高质量、高标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示范推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美丽中国建设等重点任务落实,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同时,加强对已命名地区常态化监管,强化创建全过程指导,严把准入关、严控退出线,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切实保障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的质量与成效。

着力提升生态保护修复监管能力。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完善生态调查监测与评估等标准规范。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监管领域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保护成效评估技术与模式研发应用。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生态质量监测网络,提升生态保护修复监管信息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健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生态保护执法联动机制和案件移送移交机制。定期开展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形势分析,加强生态破坏、生物安全等引发的生态风险防范和预警。

(来源:《旗帜》2024年第4期;作者系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

( 编辑:徐雅维   送签:徐雅维   签发:赵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