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五年来,长沙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党建聚合力”工程,充分发挥走在前、作表率作用,在担当善为中彰显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高质量机关党建引领服务长沙高质量发展。
围绕中心“聚合力”,服务大局显成效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长沙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把党建作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紧扣中心、紧跟趋势、紧贴需求,更好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聚焦经济建设主战场。瞄准持续发力“三个高地”建设、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找准结合点和切入口,健全完善“党建+产业链建设”“党建+项目建设”“党建+核心技术攻关”机制,连续4年选派党员干部联产业、联企业、联项目,以高质量党建推进产业质效倍增,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深入开展“机关支部联基层”活动,指导市直部门党组织与产业链重点企业、科研院所党组织结对共建,让支部建在一线、党旗飘在一线、党员冲在一线。聚焦一体化发展最前沿。锚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目标,主动将区域机关党建联建工作嵌入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大力开展党建引领“三大行动”,以工信、科技、文旅、林业行业党组织联建为抓手,推进省、市、县(区)三级联建、跨界行动,进一步加速融城干道建设,提高科技协同创新水平,以高质量机关党建赋能长株潭一体化发展。聚焦安全稳定第一线。坚持将党建工作抓在安全稳定的经常、融入安全稳定的日常,全面排查整治各领域风险隐患,着力消存量、遏增量、防变量。连续3年选派党员干部下沉新冠疫情防控一线,精准做好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疫情防控,以“长沙红”守护“健康绿”。
建设队伍“聚合力”,凝心铸魂强根基
长沙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坚持不懈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增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开展模范机关创建,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教育和对党忠诚教育,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坚持“书记抓、抓书记”,连续7年开展市直部门党组(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研究制定“四级责任清单”,扎实推进“四强”党支部建设,推动形成职责清晰、环环相扣、紧密衔接的责任链条。以理论武装为载体。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形成了中心组示范学、党支部深入学、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跟进学、工委巡听旁听督促学的运行机制。结合历次党内集中教育,打造“习作共读”“书记荐书读书”等学习品牌,常态化开展“走基层、找问题、想办法、促发展”活动,推动“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党员干部在学思践悟中接了地气、学了本领、长了才干。以正风肃纪为保障。持续推进清廉机关建设,打造40余个市直层面清廉单元培树点。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聚焦机关“庸懒散拖”等问题开展专项检查和专项治理监督。以“零违纪零违法零发案”竞赛为抓手,一体推进“三不腐”,不断浓厚正风肃纪的氛围,引导党员干部敢闯敢干、真抓实干。
服务群众“聚合力”,幸福底色别样浓
长沙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坚决站稳人民立场,坚持“围绕民生抓党建,抓好党建惠民生”,不断擦亮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幸福底色。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聚焦打造“营商环境3.0版本”,连续3年开展创建党员先锋岗、争当服务群众标兵活动,引领窗口部门和服务行业参与“亮身份、强服务、争先锋”主题实践,激励党员干部比服务态度优、比业务能力强、比办事效率高,推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推动人才政策“升级版45条”落地见效,人才吸引力指数跃居中部第一,良好的营商环境成为幸福长沙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基层治理再提质。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创新开展“学雷锋·送政策”活动,引领机关1800余个党支部通过“线上”信息推送、“线下”政策上门,推动各项惠企为民政策直达基层、需求直通机关、服务直贴群众,着力解决一批急难愁盼问题。以区域化党建为抓手,指导509个市直部门党组织与社区(村)党组织结对共建,连续10年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服务工作,推动一批老旧小区实现党建共商共建、社区共治共享。推动城乡品质再升级。以“五区”建设为抓手,主动将党建引领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媒体艺术之都”“工程机械之都”“没有围墙的红色历史博物馆”等城市名片享誉全国,吸引众多游客纷至沓来;“15分钟生活圈”“1530就医圈”“15分钟养老服务圈”实现城区全覆盖,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组建21个市级工作队驻镇帮扶,三年来共建成美丽宜居村庄1967个、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片15个,推动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 编辑:贾泽娟 送签:贾泽娟 签发:赵品 )
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旗帜杂志社版权所有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承建 版权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京ICP备18060497号-1,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249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5,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067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068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