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2020年9月30日,杨雪梅采访陶瓷大家耿宝昌先生。
不久前,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这是殷墟90余年丰硕考古成果的生动展现,凝结着几代考古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从发掘、研究到保护、展示,众多幕后英雄在考古文博领域默默奉献,杨雪梅就是其中之一。在殷墟的文物保护方面,她功不可没。
2018年,正值殷墟科学发掘90周年。杨雪梅利用“五一”假期到殷墟探访,发现考古工作站周围此前畅通无阻的地方被铁皮围了起来。面对这不寻常的现象,“我有意识地从多方面了解真实情况。当时,针对殷墟的盗掘行为屡禁不止,严重影响正常的考古工作。”杨雪梅回忆。那个假期,她放弃休息,开展深入调研,撰写了内参《殷墟遗存正面临大规模盗掘和破坏》,得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此后,安阳市委市政府对殷墟文物安全开展集中整治,持续发起打击文物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殷墟文物保护的形势持续好转,殷墟文物保护的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一举扭转了多年来殷墟文物保护面临的困境,殷墟再未发生新的文物盗掘案件。
自1995年参加工作,杨雪梅就长期从事考古文博事业的报道,关注夏商周断代、中华文明探源、中西文明交流、博物馆及文物保护等领域,致力于考古知识的普及和全民考古素质的提高。她的作品呈现两种鲜明的风格:一方面论证严谨,比如谈“要让基层文保不犯难”,论“别把非遗当成‘金钱乐园’”,呼吁“让大学精神穿透围墙”;另一方面,不少作品饱蘸诗情,比如她写“岁月无声,唯石能言”,写“与人善言,暖于布帛”……她常带着思考,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叩古问今,且行且思,正是杨雪梅职业生涯的写照。
“2019年曾经到青海看乌兰泉沟壁画墓的发掘。那时技工还在辛苦地往外运石头,掩藏在壁龛中的王冠还没有被发现。2020年再见时,整个大墓已经整体搬迁至室内进行复原整理。好朋友见面分外亲切……有那么多想去看的遗址,有那么多想去的考古田野,多希望可以成行。这些行走虽然可能都无法形成即时的文字,但谁能拒绝考古的召唤?”
——摘自杨雪梅《那些没有写出来的文字》
杨雪梅有激情,有正义感,一直在用手中的笔为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鼓与呼。在人民日报社工作将近30年,不论是当普通编辑还是当主编,杨雪梅都坚持深入一线。每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出炉,总有一些遗址是她曾探访过的。牛河梁、石峁、陶寺、二里头等重要遗址她去过多次。“最打动我的,是与古人的‘对话’。在考古遗址,我会忽然感慨我们脚下的土地就是几千年前古人活动的区域,这样的历史场景只有在现场才更显真实,会对文明发生的空间、布局、环境有所思考。”杨雪梅说。
持之以恒勤积累,厚积薄发结硕果。长期深入一线的杨雪梅,把自己培养成了专家。她主持创办的人民日报文化遗产版,刊发近千篇大家、名家文章,成为文化文博界有口皆碑的“金字招牌”;作为记者先后撰写超1100篇新闻报道,深入调研古迹被毁、名人故居被拆、假古董代替真遗产等现象,主笔中国考古学百年、故宫60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等重大新闻报道,相关言论被选作高考试题,不少文章实现“破圈”传播,她本人也荣获国家文物局“首届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称号。
“2022年9月,‘艺近人和’开栏,将目光投向基层文艺实践,把头条版面留给坚持在基层演出、为基层群众绽放文艺之花的文艺院团和文艺工作者。截至目前,该栏目已经推出35篇报道,覆盖了26个省份,涉及戏曲、音乐、舞蹈、电影、曲艺、皮影、木偶等多种艺术门类,获得了方方面面的关注、支持乃至赞许。”
——摘自《人民日报》2024年2月1日20版
2021年1月9日,人民日报文化遗产版刊发杨雪梅专访考古学家、北京大学严文明教授的文章,引发强烈反响。
杨雪梅有干劲,有创造力,在工作中不断创新主题宣传形式,是报网微端全媒体好手,为人民日报文化文艺宣传工作作出突出贡献。主持策划的“坚持两创书写史诗”“品味红色经典”“艺近人和”等栏目被称为“被报道的报道”。融媒体海报《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习近平这些金句值得铭记》《循着总书记的讲述,一起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阅读量达数十亿次,结集出版的图书《品味红色经典》获得“中国好书”等荣誉。谈及成绩,她认为自己“有幸见证了中国考古迎来黄金时代,有幸向厥功至伟的考古学家们、博闻强识的同行前辈们学习”。
1996年,杨雪梅在人民日报刊登第一篇文章《寻找真诚的友情》,文中亲切地称读者为“朋友”。这么多年来,她与文化名家交友,与考古工作者交友,也用真诚动人的文字与读者们交友。“今年元旦,我又去看了良渚遗址,看到夕阳掠过5000年前的广场、房址、宫殿台基,让人沉醉。”带着好奇心与探索欲,她依旧“在路上”。
(来源:《旗帜》2024年第5期;作者系人民日报社记者)
( 编辑:徐雅维 送签:徐雅维 签发:赵品 )
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旗帜杂志社版权所有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承建 版权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京ICP备18060497号-1,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24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068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