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近年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湿地农业与生态研究所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省农科院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为农服务”为宗旨,牢记主责主业,扎根基层,走在服务“三农”第一线,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党建引领,筑牢乡村振兴坚强堡垒。乡村振兴关键在党组织的引领带动。研究所党总支积极发挥共建联建作用,整合多方服务力量,鼓励所属党支部通过党建引领搭建平台,推动党建和业务同频共振。所第一党支部与济南市席家庄村党支部开展了科技帮扶“结对子”活动。支部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成立党员工作室长期驻扎田间地头,引进水稻新品种、试验种植新技术、示范推广新模式,开通工作热线电话,指导当地生产,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找到专家就地解决疑难问题。
科技驱动,赋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湿地所农业科研人员坚持科技赋能农业,因地制宜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席家庄村曾是著名的水稻种植村,但近些年由于种植品种多年未升级改良,导致曾经热销的大米价格一路走低。湿地所科研专家针对这一情况,短短两年时间内便培育出本土水稻新品种,当地大米被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同时,湿地所专家团队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研发推广“一步法”稻蟹共养技术,减少了养殖环节,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约了淡水资源。
农文旅融合,打造乡村振兴多元模式。湿地所科研专家引进优良水稻品种,与油菜花接茬直播种植,探索出适合当地的“水稻—油菜周年机械直播”技术。由于减去了水稻育苗、插秧环节,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百亩油菜花成功打造出美丽的乡村生态田园风光,使席家庄村成为游客休闲观光打卡地,每年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湿地所第一党支部还参与建设了集成果展示推广、智慧农业、休闲观光、科普教育、亲子研学等功能为一体的水稻公园,有效提升了旅游观赏效果,带动了周边餐饮和民宿发展,实现了群众增收致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在席家庄村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供稿: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湿地农业与生态研究所党总支,执笔:刘延忠、张璘)
( 编辑:白 翔 送签:白 翔 签发:赵品 )
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旗帜杂志社版权所有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承建 版权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京ICP备18060497号-1,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249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5,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067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068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