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站内搜索:
旗帜网>>特稿

加快提升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 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坚强保障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
来源:旗帜网2024年11月19日15:58
文字缩放:

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如何理解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意义?如何加快推进这项工作?本刊约请中央和国家机关相关部门、专家学者、国资央企等进行解读。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提升工业和信息化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摆在重要位置,扎实推进党中央改革部署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落地见效。着力加强制度建设,健全体制机制,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行业治理效能,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坚强保障。

全面加强法治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加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法治建设,强化法律制度供给,严格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有效保障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重点领域立法进程。推动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健全电信、无线电频谱资源、道路机动车辆管理等领域立法,及时把比较成熟的改革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上升为法律制度。密切跟踪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强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立法研究储备。加强部门规章研究制定,为行业治理提供长期制度保障。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完善专家参与公共决策制度,健全政府部门与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加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智库建设,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增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引导全系统党员干部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素养,自觉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 2024年8月27日至29日,2024中国(福州)工业博览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图为展出的工业机器人。

加快健全体制机制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要求,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应变求变,着力解决卡点堵点和瓶颈制约,加快健全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健全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制度,健全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体制机制,健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快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升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强未来产业布局建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着力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着眼于推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推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推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各类企业优势互补、竞相发展。坚持以开放促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推动电信、互联网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发展新空间。

持续营造良好环境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保障。锚定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加快完善产业政策体系,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充分激发经营主体内生动力与活力。强化政策供给、引导市场预期。加强统筹谋划和系统布局,及时推动出台一批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引导资源要素更多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领域集聚,坚定不移筑牢制造业,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加强与财税、金融、贸易、投资等政策协同联动,落实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促进各方面政策形成叠加放大效应。推动优化财税支持政策,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合理降低制造业综合成本和税费负担。推动强化金融精准有效服务,进一步深化产融合作,更好发挥政府产业投资基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制度,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不断提高行业监管效能。针对新技术新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建立包容审慎的适应性监管体系,鼓励创新探索,让企业敢闯敢试。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权基准,严格依法办理复议和应诉案件,更好保护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深入开展“服务实体经济、律企携手同行”专项行动,帮助企业化解法律风险、提升合规经营水平。

激发强大精神力量

我国波澜壮阔的工业化历史进程中,孕育形成了以“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为代表的中国工业精神。这些伟大工业精神体现着我们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结着工业发展的价值追求,铸就了工业文化的深厚底蕴,为我国工业化提供了不竭动力。当前,我们面临的任务艰巨繁重,面对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进一步加强工业文化建设,弘扬伟大精神,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中国制造软实力,为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赋能、为实现新型工业化聚力。加强工业文化基础研究,健全工业文化理论体系。加强工业历史研究和传承,深入挖掘工业优秀历史文化,增强工业文化影响力、吸引力、传播力。抓好工业文物普查,加强工业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健全工业遗产分级保护利用体系,推进工业博物馆体系建设,深入挖掘工业遗产背后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让工业遗产活起来,成为赓续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成为工业文化建设的深厚滋养。推进工业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工业旅游、工业研学、工业设计、工业美术、文化创意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强工业文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工业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工业故事,传播中国工业形象。

(来源:《旗帜》2024年第10期)

( 编辑:孙凯佳   送签:孙凯佳   签发:钟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