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春风拂槛,万象更新。3月20日,“修好三门课 改革当先锋”中国气象局直属机关青年调研实践活动交流展示会在京举行。来自中国气象局以及科学技术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等单位的青年代表齐聚一堂,分享一线实践感受,畅谈调研收获,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理论学习夯实思想根基,党性锻炼砥砺初心使命,基层实践锤炼能力本领。中国气象局党组高度重视青年干部的实践锻炼,将其作为培养“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干部队伍的重要环节。围绕修好“理论学习、党性锻炼、基层实践”这三门课,近5年来,气象部门500余名青年干部投身一线,调研足迹遍及全国23个省份、近百个市县。从气象防灾减灾第一线到气候治理国际舞台,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气象青年们在实践中淬炼本领,在调研中找准方向,为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贡献智慧。
气象青年实地考察大清河系防洪工程。中国气象局直属机关团委供图
在基层砥砺成长,凝聚青春力量
基层是气象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是防灾减灾的“前沿阵地”,更是青年干部锤炼本领、涵养情怀的“练兵场”。
国家气象中心的王蒙在福建全流程调研国家级预报如何精准落地基层。“我第一次深刻理解,气象预报不仅是评分、空报率、漏报率的计算,更是对千家万户的守护。”她说,这场调研让她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深深印在心中,也更加坚定了肩上的使命。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姜筱玮感慨:“我们把文献的墨香揉进实地的泥香里,用四万公里丈量出的行业需求,推开一扇名为‘以数赋能’的大门。气象不仅关乎防灾减灾,更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它是果农丰收时的笑容,是船员返航时的安心,是行业用户攥在手里的底气。”
改革攻坚离不开科技创新支撑。“气象科技不仅要服务科研,还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支撑。”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黄萌田在调研中意识到,科技成果只有从“书架”走向“货架”,才能真正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调研中,来自生态环境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的李墨宇深刻感受到气象工作者的敬业奉献。“有人日夜值守,确保精准预报;有人顶风冒雪,攀爬高塔清除积冰;有人坚守深山气象站,十几年如一日监测气候变化。在气象优良传统和作风中,我汲取到了精神力量。”
以实干笃行创新,注入发展动能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青年干部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汲取养分,成长成才。
“调研不仅是获取信息的过程,更是发现问题、推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的陈超将调研视为推动改革的关键抓手,和团队成员推动调研成果转化,将加强新能源气象保障支撑作为重点任务,加强国省联动,推动形成“气候变化共性技术工具包”,让气象科技服务真正落地基层。
如何通过调研实践推动青年夯实思想根基,砥砺初心使命?
“调研的关键在于强化‘眼睛向下’的意识,厚植为基层服务的情怀。青年干部要在了解基层、学习基层、服务基层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实现自身价值。”“要深刻领悟党中央的深远政治考量,用理论学习赋予年轻干部思想源泉,用基层实践赋予年轻干部底气源泉。”“在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进程中,要‘聚力’助才、‘铸魂’育才、‘提能’砺才、‘墩苗’用才、‘关爱’护才。”交流会上,中国气象局人事司、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气象发展与规划院相关负责同志分别表示。
“我看到了一群充满朝气,昂扬奋进的风云青年。”中央和国家机关团工委有关同志在交流中谈到,修好基层实践这门课,去到的是基层,抵达的是民心,夯实的是根基,青年干部只有多调研、多实践、多锻炼,才能真正了解基层所需,让工作更有效、更接地气。
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祖强对气象青年提出殷切期望,他指出,青年下基层要想真正“破土生根”,行囊里必须装上直面问题、提升本领的“错题本”,脚踏实地、扎根基层的“草鞋”以及感知冷暖、校准初心的“温度计”三件“法宝”,并将理论学习、党性锻炼和基层实践有机结合、相互贯通,方能全方位成长成才。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在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气象青年正以实际行动书写属于他们的时代答卷。
( 编辑:刘琼 送签:刘琼 签发:林燕 )
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旗帜杂志社版权所有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承建 版权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京ICP备18060497号-1,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249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5,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067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068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