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站内搜索:
旗帜网 >> 期刊 >> 《旗帜》杂志 >> 2025年第2期

坚持党校姓党 聚焦主课主业 铸牢自觉践行党校初心的根和魂

龚维斌
来源:旗帜网2025年04月10日16:12
文字缩放:

2024年,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9”重要讲话精神和“7·29”重要指示精神,围绕践行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扎实做好各方面工作,推动校(院)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进一步增强践行党校初心的政治自觉

坚持党校姓党,践行党校初心,最紧要是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校(院)建立健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工作机制,形成研究部署、狠抓落实、督促检查、及时报告、跟踪问效的工作闭环。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召开全国党校(行政学院)校长(院长)会议,组织修订《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长(院长)陈希带队赴8个省(区、市),深入65所省、市、县级党校开展调研,加强中央党校对地方党校的业务指导。这些举措有力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重要论述在全国党校系统落地见效。

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践行“两个维护”。聚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会同中央有关部门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首次在中央全会后对2000多名中管干部开展集中轮训;首次运用分课堂形式对中央单位70余万名局处级干部集中培训,对全国党校系统教师、高校思政课教师20余万人开展宣讲培训;首次对科级及以下干部、党员开展集中培训,录制4门课程供全党学习。围绕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扭住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这个重点,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分领域分系统专业化能力培训。落实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党校)努力扩大培训覆盖面和受益面,2024年线下主课堂培训2.4万人次、线上分课堂培训300多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党校(行政学院)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更加彰显。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进一步夯实践行党校初心的思想根基

党校的职能和性质决定了在理论武装上必须有更高标准、更强自觉。校(院)严格落实理论学习制度,不断提升学习效果。注重学在前作表率,陈希同志先后4次向全体学员、教职工作专题辅导;校(院)委会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召开29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树牢“政治学习也是业务学习”的理念,从严抓好直属单位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发挥党校资源优势,通过随堂听课、跟班培训等加强教职工培训。组织教师到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工作过的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学习调研,探寻理论形成的渊源脉络和实践根基。面向40岁以下青年教师实施基本文献研读工程,夯实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进一步厚植了讲全讲准、讲深讲透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基础。

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课主业。持续推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形成包括理论讲授、实践解读、案例教学3个单元100多门的课程体系,相关课程在理论教育课中占比超70%,在中青班达80%,课程体系更加丰富、课程比重进一步加大;会同有关部门修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编写《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等15本专题教材,教材体系更为完备。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贡献、原理性成果,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形成80余份成果,多篇获中央领导同志批示。通过开展涉外培训、进行出国宣介、举办国际论坛等,大力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坚持把严的标准贯穿始终,进一步压实践行党校初心的政治责任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校,坚持敢抓敢管、严抓严管,重点抓好教职工和学员两个主体。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落实落细重点措施,推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机关党建主体责任的具体措施,首次在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中实行全员现场述职。深化“四强”党支部创建,调整优化教研部门人数较少、政治功能发挥不够的党支部。制定实施《校(院)委会组织人事工作七项规定》《校(院)工作人员“七不准”》等校规校纪。对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开展廉政风险排查防控并形成工作台账。完善领导干部“能下”工作机制,对个别不担当不作为、年度考核测评“称职”得票率未达到三分之二的干部,免去领导职务。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肃处理违规违纪问题。校(院)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更加浓郁。

〔来源:《旗帜》2025年第2期;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机关党委书记〕

( 编辑:刘琼   送签:钟鸣   签发:林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