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从事关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高度,强调要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这一重要部署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是推动管党治党实现对象全覆盖、责任全链条的有效举措,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途径。
持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相对于“远在天边”的“老虎”,群众对“近在眼前”嗡嗡乱飞的“蝇贪”感受更为真切。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将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放在2025年工作部署的重要位置并单列出来,对这项重要工作进行再加力、再动员、再部署。
压实各方责任。各级党委特别是市县党委要把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作为坚持人民至上的具体举措,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长期性工作,统筹谋划部署、持续深入推进。要压实党委(党组)主体责任、职能部门监管责任、纪委(纪检组)监督责任,发挥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增强整治工作整体性、协同性。
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要坚持态度不变、力度不减、重心不偏,深化“校园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医保基金管理、养老服务等方面突出问题治理,扎实推进整治殡葬领域腐败乱象专项行动,严查贪污侵占、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吃拿卡要等违纪违法行为,着力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好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健全定期通报调度、领导包市包案、联合督导会商、全员接访下访、纪审联动监督等常态化整治工作机制,选择民生痛点难点因地制宜开展整治,提升工作的有效性。
做深做实“后半篇文章”。针对群众身边多发性、系统性、同质性腐败和作风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同步开展以案促改促治,推动职能部门加强对小微权力的监管,动态完善基层干部廉洁履职负面清单和重点事项监督清单,不断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要以“全周期管理”理念谋划相关工作,打通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教育警示各个环节,把正风反腐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
2024年5月10日,四川省眉山市青龙街道纪工委结合实际开展“有事找纪检坝坝会”,面对面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及建议,现场制定解决方案,从而推动问题的解决。
深化基层监督体制机制改革
监督是治理的内在要素,要织密织牢基层监督网、深化基层监督体制改革,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提供重要保障。
加强基层监督力量。调整优化基层纪检监察机构设置,在保持现有编制、职数总体稳定的基础上,通过内部挖潜、完善机制,最大限度将人员力量向一线监督执纪执法部门倾斜。加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综合运用公务员招考、选调、调任、公开遴选等方式,严格把好干部入口关。持续完善人才培养锻炼机制,将培训资源向基层倾斜,不断提升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水平。
创新方式方法。针对基层存在的“熟人社会”监督难题,灵活运用交叉监督、联动监督、提级监督、异地交流任职等方式,打破地域界限,用制度机制挡住人情干扰。利用好大数据监督应用平台,通过数据信息互联、互通、互动,形成全流程监督工作闭环,推动基层监督力量分散、办案薄弱等突出问题持续好转。探索开展村(社区)集体“三资”、村(社区)“两委”和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村组小微权力提级监督。
推动基层纪检监察监督与各类监督贯通协同。强化基层纪检监察监督与人大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等贯通协同,合力解决工作中的堵点难点。统筹用好县乡监督力量,整合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和村级纪检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监督力量,完善片区协作机制,联合监督、联办案件,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攥指成拳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推动市县巡察向基层延伸,切实加强对村巡察工作的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充分发挥巡视巡察系统优势,持续深化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
全面从严治党的目的不是要把人管死,让人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搞成暮气沉沉、无所作为的一潭死水,而是要通过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营造积极健康、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环境。形式主义具有很强的顽固性和反复性,在基层一些地方还在隐形变异、翻新花样,给基层干部抓落实增加了许多负担。
聚焦突出问题开展整改。以改革精神和严的要求,持续精简规范会议文件和各类创建示范、评比达标、节庆展会论坛活动,严格控制面向基层的督查、检查、考核总量,提高调研质量,下大气力解决工作过度留痕、任务层层加码、“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突出问题,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以重点问题突破带动整体提升。
注重加强制度建设。以贯彻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为契机,加强全链条防治形式主义制度建设,在制定政策、部署任务、督促落实、考核检查、问责奖惩等各方面各环节,注重完善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的制度规范。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防止搞“击鼓传花”“新官不理旧账”。要分析形式主义在不同机关单位、工作领域、层级结构的产生条件,从理想信念、工作程序、体制机制等方面下功夫,纠治不正之风。
将为基层减负和赋能统筹起来。厘清不同层级、部门、岗位之间的职责边界,按照权责一致要求,建立健全责任清单,科学规范“属地管理”。要推动更多社会资源、管理权限和民生服务下放基层,赋予基层干部与其职责范围相匹配的职权,让基层干部工作起来更有底气、更加主动。强化考核结果运用,要坚持奖优罚劣、奖勤罚懒,鼓励有为、鞭策不为,真正让考核“指挥棒”生威,推动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导向。落实好“三个区分开来”,科学看待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中的失误错误,明辨是“为公”还是“为私”,分清是“无心”还是“有意”,精准做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
(来源:《旗帜》2025年第2期;作者单位:中国纪检监察学院)
( 编辑:刘琼 送签:钟鸣 签发:林燕 )
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旗帜杂志社版权所有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承建 版权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京ICP备18060497号-1,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249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5,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067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068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