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作者( 右)深入县城商户开展调研。
近年来,“县域经济”成为热词,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作为一名生在县城、长在县城,在一线城市学习、工作的“00后”,每年回到家乡与亲朋好友相聚时,我时常会面临这样的选择:去哪里吃饭,吃完饭又去哪里玩,除了吃饭还有什么活动可以安排?这看似简单的小事,折射出县城文娱消费领域的短板。商务部近年来一直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工作,要求“拓展餐饮、休闲、娱乐等消费新业态新场景”,进一步推动县域商业焕新升级。具体到我所在的县城,究竟是年轻人不愿消费,还是无处消费?带着这个疑问,我决定以促进县域消费为主题开展回乡调研。
调研之初我以记者走访的态度开展调查,却屡屡碰壁——“填这个问卷有啥用?”“我们县城连商场都没有,有啥可聊的呢?”这些话让我认识到,调研不是数据的搬运工,而是需求的翻译者。我开始以“玩家”身份参与受访者的日常生活:在商场逛街时和他们聊业态同质化现象,在火锅店倾听他们聚餐的烦恼。这些“不务正业”的举动,让我收获了更鲜活的素材。
调查研究是一项讲求方法的工作。用好用对方法,才能调出实情、研出实策、办成实事。调研中,我收集了大量零散信息,这些看似杂乱的反馈,在我绘制的“县城文娱地图”上逐渐显露出规律:商业综合体的娱乐板块薄弱,餐饮业态同质化,小众需求难以匹配。以问题为导向的调研思维,要求我打破预设框架重新出发。开始,我将问题简单归结为“县城文娱设施不足”,但深入走访后发现,广场舞群体与飞盘青年的活动空间冲突反映的是公共资源分配问题;餐饮同质化背后是创业者对市场风险的防范心理等。这让我意识到,要用系统思维看待县域消费环境。通过交叉比对问卷数据、访谈记录、实地观察报告,并采用定量数据、质性观察与政策文本相结合的方法,我拓展了观察问题的广度、认识问题的深度。
作为商务领域的新闻工作者,此次调研让我深刻体会到“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实践价值。要用“眼力”发现现实问题——准确找到回乡调研主题;用“脚力”丈量民生温度——实地走访4个商业综合体,统计商场业态并进行对比分析;用“脑力”思考解决对策——完善公共空间治理;用“笔力”传递基层声音——在调研报告中反映实际诉求。我体会到,县域文娱升级不能局限于“多建几个商场”,更需要政府、企业、青年共同参与。我将继续关注县域商业焕新升级,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些许萤火之光。
(来源:《旗帜》2025年第3期;作者系商务部国际商报社记者)
( 编辑:孙丽 送签:孙丽 签发:林燕 )
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旗帜杂志社版权所有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承建 版权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京ICP备18060497号-1,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249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5,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067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068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