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近代物理所)于广东省惠州市异地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以下简称HIAF)是研究核科学与技术的重要工具和关键手段,是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国之重器”。异地项目建设客观上面临一定困难和挑战,诸如科研人员往返奔波、工地生活基础设施薄弱等。近代物理所党委通过夯实党组织基础、弘扬科学家精神,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做好思想引领、汇聚动能工作。
胸怀“国之大者”,无私奉献弘扬科学家精神。1956年,以杨澄中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受命前往兰州,组建原子核科学研究基地(近代物理所前身)。69年来,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和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始终如一面高扬的旗帜,引领着近代物理所一代代科研工作者“舍小家为国家”,扎根西部,无私奉献。近代物理所坚持每年开展“清明寄情,感怀先辈——纪念杨澄中先生”“聆听老一辈科学家故事——新入职(入学)人员第一课”等活动。成立“杨澄中重离子加速器攻关突击队”,积极创建“四强”党支部、“党员示范岗”,充分发挥标杆引领作用。兰州与惠州相距2360公里,科研人员与家人聚少离多,为了工程顺利,大家无怨无悔长期坚守。大部分人员单次坚守惠州超过90天,还有人全年驻扎300天。装置区远离市区,土建期间不具备办公和生活条件,环境十分艰苦。科研人员迎难而上,以坚韧精神和必胜信念顺利推进项目实施。
勇攀“科技高峰”,自主创新实现技术突破。近代物理所大力弘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克服异地建设重重困难,坐冷板凳、啃硬骨头,最终突破诸多技术瓶颈,实现系列创新突破。由于HIAF工程规模大、占地面积广、空间跨度大,为顺利推进工作,科研人员将会议室、办公桌搬到施工现场,靠前解决难题。因日间高温热胀,加速器隧道侧壁浇筑后易产生裂缝,科研人员将浇筑工作改在夜间进行,经过两个多月“挑灯鏖战”,隧道按时保质贯通。为满足HIAF对高频系统的要求,科研人员解决了从材料到工艺等一系列核心技术难题,建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磁合金环自动化生产示范线,实现了磁合金环量产,打破了少数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为HIAF工程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协同作战”,凝心聚力确保完成目标。大科学装置的科研规律和工作模式,决定了必须秉承合作理念和系统思维,异地大科学装置建设,尤其需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近代物理所大力弘扬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和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凝聚起强大合力。健全协作机制,打破专业壁垒,为多单位协作、多部门配合、多系统耦合提供机制保障。统筹发挥攻关突击队创新先锋作用与临时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实现党建和业务“双轮驱动”。持续积淀的浓厚爱才惜才用才文化氛围以及大科学装置具备的宽广事业平台优势,成为众多青年科研工作者选择在此工作的重要因素。项目和团队负责人悉心做好异地工作人员思想工作,既讲业务说工作,也谈生活聊家常,支持鼓励青年科研工作者主动请缨挑战难题,为大科学装置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来源:《旗帜》2025年第3期;作者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
( 编辑:孙丽 送签:钟鸣 签发:林燕 )
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旗帜杂志社版权所有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承建 版权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京ICP备18060497号-1,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249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5,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067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068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