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节假日回东北家乡走亲访友,堂哥的担忧令我印象深刻。堂哥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汽车产业工人,3年前跳槽到江苏盐城担任小车间主任,去年因就职的汽车企业经营困难而回乡就业。他也曾考虑去海外中资车企,但因工作前景充满不确定性而作罢。
回乡期间我也调研了部分传统汽车生产车间,曾经车水马龙、一片繁忙的场景已成为过去式。相比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传统零部件具有劳动更密集、机械化程度低等特点,对一线从业人数需求更高。2024年底,家乡所在城市曾发布加快推动甲醇汽车生产及推广应用的若干措施,汽车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正当其时。随着新能源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车企淘汰赛也在持续加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
首先是产业工人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中的就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产业工人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骨干力量。不同于10年前传统产业的“去产能”,近年来一些新兴、高技术领域开始加速优胜劣汰与转型升级,新技术快速取代旧技术,一批新模式新赛道加速形成,对高技能产业工人造成冲击。这就需要在做好技术迭代与赛道切换的趋势研判以及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好产业工人的能力提升和就业引导,保障产业工人群体的就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是企业“走出去”的布局引导问题。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去”已经从“广撒网”变为因地制宜深耕,从卖产品变为贡献经验技术、共同探索最优发展路径。我国优势产业主动“走出去”成为扩大产业影响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如何引导重点产业链科学“走出去”、减少产业工人“走出去”的疑虑担忧,需要我们加大研究与工作力度。这不仅是我堂哥等人的殷切期待,更是推动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大循环良性互动的重要课题。
针对以上两点思考,结合以前的一些研究成果,我认为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加强新动能产业趋势研判,做好产业工人保护。一方面,加强对新动能产业领域的技术趋势研判,做好高增长性产业领域发展时序与路径的顶层设计,避免“一哄而上”盲目投资;另一方面,总结近期部分“造车新势力”停产后产业工人安置经验,在重点领域研究形成处置预案,保护产业特别是新兴优势产业的优势要素资源,引导工业大市做好产业工人资源盘点,摸清底数、做好管理,确保良性可持续发展。做好产业“走出去”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包。加强对汽车、新能源、电子信息、消费品等重点领域“走出去”顶层设计。结合行业特点与区域特色,在重点产业链领域形成“一业一策”“一国一策”政策体系包。引导企业因地制宜提供符合当地需求与产业特色的个性化产品,做好国企及重点企业的海外布局引导。建立海外产业链供应链协调机制,切实有效加强对我国海外工业企业、产业链供应链、产业工人的协调管理与安全保障。
(作者系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研究员)
( 编辑:闫奕 送签:闫奕 签发:林燕 )
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旗帜杂志社版权所有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承建 版权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京ICP备18060497号-1,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249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5,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067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068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