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经济体制改革是个复杂的大系统,涉及新发展理念、国际国内市场、宏观中观微观,需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紧紧围绕标志性改革举措实现突破,进而做到“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一系列标志性改革举措,是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细化、实化、具体化,可以从所有制、市场经济体制、宏观经济治理三个层面来理解和把握。
2024年12月5日,吉林化纤集团工作人员在生产线上搬运原料桶。
推动事关“两个毫不动摇”的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充分调动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两方面的积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的探索,作为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明确提出“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效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突出强调“两个毫不动摇”,将其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大政方针确定下来。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企系统性重塑和整体性重构、规模实力和质量效益明显增长。作出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决策部署,促进各类资本活力竞相迸发。2012年至2023年,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资产总额从71.4万亿元增长到317.1万亿元,民营企业数量从1086万户增长到5300多万户。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充分调动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两方面的积极性,使社会生产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国有企业是公有制经济的主体,承担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的职责使命,对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科技创新和国防建设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是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战略高度,继部署实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之后,面向新时代新征程作出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重大决策部署。2025年要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必须聚焦“国之大者”、围绕国之所需,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必须以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促使国企改革取得新成效,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已经成为我国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民营经济促进法将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从公平竞争、投资融资、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规定,旨在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实下来,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方面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根据党中央部署要求和全国人大立法计划安排,民营经济促进法已于2024年12月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将在2025年正式出台。出台后,要加强法律宣传解读,推动全民知法守法,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更要做到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着力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
2025年1月14日,四川省华蓥市华蓥山经开区民营企业瀚海精密电子厂的员工,在生产流水线上包装笔记本电脑外壳。
推动事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有效激发全国统一大市场潜能和平台经济创新活力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明确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更高目标。实践中,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同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24年全国登记在册的经营主体1.89亿户,较2012年的5500万户增长了2.4倍多。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加快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效激发了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的市场监管执法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形成合理稳定的预期、保护消费者和经营主体合法权益。为有效解决近一段时间企业反映强烈的执法问题,党中央决定2025年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国务院办公厅已印发《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对涉企行政检查作出系统全面规范。有关部门和地方应坚决防止粗暴执法、随意执法、趋利执法和不文明执法,更多采取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方式,提升执法效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打破体制机制障碍与制度壁垒,使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流动配置,促进国内大循环,实现我国市场由大到强的转变。2022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正式发布。各领域、各地方围绕“五统一”“一破除”,加快融入和主动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明确“规定动作”“底线红线”“自选动作”,进一步强化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正向引导和负面约束。围绕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提升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水平等,相关部门将推动系列举措落地,让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走深走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平台经济以其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创新驱动力和辐射带动力,在带动就业创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增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存在过度逐利损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杀熟”、恶意低价抢占市场、强制收集非必要用户数据等行为。对此,我国相继修订反垄断法、制定实施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以及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等举措,平台经济监管治理取得阶段性积极进展。进一步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规范与发展并重,既要健全常态化监管制度,确保其在法治轨道上稳健前行;又要鼓励平台企业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推动事关宏观经济治理的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更好提升财税金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能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通过有效实施宏观调控,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创造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完善宏观经济治理,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实践中,我们不断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提升宏观经济治理能力,特别是持续深化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更好发挥其在优化资源配置、实施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全国财政收入从2012年的11.7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1.7万亿元,接近翻一番;支出从12.6万亿元增加到27.5万亿元,增长一倍多,集中财力办成了很多大事要事。同时,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财力。财税体制改革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当前地方财政运行面临一定压力和挑战,对此,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增加地方自主财力作了一系列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这个问题作了进一步强调。2025年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要从拓展地方税源、提升市县财力同事权相匹配程度、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等方面发力。要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把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合并为地方附加税,适当扩大地方税收管理权限并下沉部分非税收入管理权限。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其中,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创新资本形成、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完善社会财富管理、稳定社会心理预期等方面发挥着独特而关键的作用,是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关注点。近年来,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成效显著,但仍存在直接融资比例偏低、长期耐心资本缺乏等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针对这些突出问题进行了部署。要优化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和并购重组制度,提高资本市场的服务能力和效率。同时要着力解决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的痛点问题,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让资本“沉下心来”为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注入金融“活水”。
(来源:《旗帜》2025年第2期;执笔:顾严、张欣欣)
( 编辑:刘琼 送签:钟鸣 签发:林燕 )
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旗帜杂志社版权所有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承建 版权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京ICP备18060497号-1,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249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5,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067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068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