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本刊约请中央和国家机关相关部门介绍贯彻落实的思路和举措。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面对的重大现实课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老龄工作进入国家战略阶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老龄和养老服务领域改革作出部署,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的重大任务,是我国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
全面把握新时代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新态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问题,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是深刻持久的。”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艰巨。一是老年人口数量多。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3.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5.6%。二是老龄化速度快。我国从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21年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用了21年时间。受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出生人口高峰的影响,从2022年开始我国进入老年人口快速增长时期,将持续至2035年,每年净增老年人口预计超过1000万,显著高于“十四五”时期年均增长800万的速度。三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重。预计到2035年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占比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到本世纪中叶将突破5亿,占比接近40%,达到峰值。人口老龄化将是我国今后较长时期的基本国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将伴随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过程。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站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准确把握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和趋势,增强科学预判、做好前瞻部署、细化落实举措,以事业育产业、以产业促事业,加快推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各项部署落地落实。
2024年7月26日,“银龄行动”医疗专家志愿者在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义诊。
科学认识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不仅能提高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质量、维护老年人尊严和权利,而且能促进经济发展、增进社会和谐。”我们要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挖掘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机遇,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充分认识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意义,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科学观点与精准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养老事业发展必须要有养老产业做支撑,避免脱离国情实际走向僵化进而陷入福利化陷阱。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养老产业发展必须锚定养老事业,避免走向过度产业化而损害广大老年人利益。政府大包大揽与市场一头独大均不能有效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各司其职,推动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相得益彰,才是中国特色的应对人口老龄化之道。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带有全局性、长期性和双重性,既潜藏着风险和挑战,也孕育着红利和机遇。人口老龄化会倒逼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素质提升、就业结构和方式转型,促进供给侧和需求侧改革,激发新的消费需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催生经济发展新模式。同时,我国低龄老年人口总体占比较大,财富储备相对充足、社会保障较好、消费意愿强烈,对养老服务的品质提出了更高需求,为医疗、养老、文旅等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既要高度重视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又要看到老龄化蕴藏着新的发展机遇,着力培育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动能。
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更好满足广大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老龄工作,聚焦老年人的急难愁盼问题,完善政策举措,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把老年人生活保障好、作用发挥好、权益维护好。我们要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老龄工作中得到全面有效贯彻,始终保证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和鲜明价值导向。
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加快健全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养老服务网络,贯通协调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的三类养老服务形态,构建养老服务事业产业发展三方协同机制。强化以失能老年人照护为重点的基本养老服务,健全分级分类、普惠可及、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服务扩容提质,进一步激发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活力,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相结合,推动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积极回应老年人需求,加强银发产品研发生产,增强优质产品供给。推动老年人由单一的消费者向生产者、设计者、创造者转型升级,增强银发产品的适配性。丰富拓展消费领域和消费场景,持续加强老年用品质量监管,营造安全的消费环境,释放养老消费潜力。加快养老科技和人工智能发展应用,推广智能化家居和智慧健康产品,培育壮大银发经济领域新质生产力。
努力实现老有所为。完善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政策措施,使老年人成为我国人力资源的重要增量。努力为老年人创造多样化、个性化的工作岗位,在生产与消费两端为老年人提供更为广阔的社会参与平台。推动新时代“银龄行动”拓面升级、提质增效,鼓励引导更多老年人参与老年志愿服务,在乡村振兴、社区治理、公益慈善、移风易俗、民事调解等领域发挥才智,充分展现新时代中国老年人的精神风貌。完善相关机制,鼓励和引导老年人充分发挥知识、经验、技能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服务社会、创造价值,在老有所为中实现老有所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
(来源:《旗帜》2025年第4期;作者系民政部党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会长)
( 编辑:刘琼 送签:钟鸣 签发:林燕 )
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旗帜杂志社版权所有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承建 版权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京ICP备18060497号-1,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249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5,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067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068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