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站内搜索:
旗帜网 >> 本网专题 >>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 评论解读

以调研作风之变丈量民生期盼

毛启凡
来源:旗帜网2025年07月25日10:58
文字缩放:

改进调查研究是中央八项规定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是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切实了解人民需求的政治体现,也是破“四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务实举措。十多年来,民政部社会救助司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将调研实践转化为制度创新的源头活水,推动我国社会救助体系不断迭代升级。今年5月,社会救助司党支部创新开展“三进三察”主题党日,组织党员干部进社区、听民意,进家门、拉家常,进后院、看角落。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我与调研组的同事们用脚步丈量民情。

“大娘,这张全家福拍得真喜庆,是什么时候照的啊?”调研组在子里甲乡走访一民户时,询问起一位老人的家庭情况。老人面对着家里的照片墙,讲述起已经结婚生女的大儿子,又介绍了还在上中学的小女儿。谈到老伴时她告诉我们,去年老伴脑出血,由于县里医疗条件不足,从隔壁县叫一趟救护车就花了上千元,这些钱医保无法覆盖,让家里本不富裕的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顿。在民政部门的帮助下,他们被认定为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得到了临时救助,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困境。多年来,民政部门始终把维护困难群众基本权益作为社会救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和困难群众的交心中了解他们的诉求,不断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在低保、特困等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之外,研究制定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等低收入人口认定办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困难群众,也让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如同傈僳族的织锦般密实牢靠。

“大姐,跟您打听个事,村里谁家领低保您知道吗?”在福贡县石月亮乡调研期间,调研组随机挑选调研村落和入户对象,在一个村子的路边,调研组成员拦下了一位过路的大姐,简单介绍来意后向她问起了村里的社会救助政策落实情况。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维护社会救助制度的公平性离不开群众的了解、监督与支持。近年来,各地民政部门不断加大群众监督力度,落实社会救助信息公开制度,在节假日期间开展“永不中断的热线”主题活动,畅通困难群众信访渠道,快速响应、高效处置群众反映的因灾遇困诉求等问题,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大爷,能看看您家的冰箱吗?”调研组在上帕社区一户低保户家中,了解救助对象的日常饮食习惯,从食物储备中判断群众基本生活状况。作为兜底性生活保障制度,科学制定救助标准意义重大。近年来,民政部门在查看冰箱、触摸被褥、核算药费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社会救助标准的确定调整方式,确保标准既体现“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理念,又不脱离实际、不超越阶段。

在一位位救助对象的真诚笑容中,我看见的不仅是社会救助制度的演进,更是一个政党永葆初心的时代答卷。

(作者系民政部社会救助司综合处三级调研员)

( 编辑:闫奕   送签:徐雅维   签发:林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