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改进作风问题上,我们不能退,也退不得,必须保持常抓的韧劲、长抓的耐心,在坚持中见常态,向制度建设要长效。”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不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定,抓党的建设从抓作风建设切入起步,抓作风建设从制定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2025年全国两会后,党中央即部署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次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点题、亲自部署,旨在通过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作风建设制度成果为健全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打下扎实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作风建设内在规律的认识,推动形成比较完善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推动党的作风建设不断取得扎实成效。
以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口和动员令。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十九届、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先后两次修订实施细则。中央政治局每年听取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情况汇报,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和案件进行常态化统计、通报。中央八项规定以小切口推动了大变局,使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发生了全面深刻、影响深远、鼓舞人心的变化。八项规定深刻改变了中国,并将继续改变中国。
聚焦整治“四风”问题加强制度建设。为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到实处,党中央聚焦整治“四风”问题制定修订一系列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修订《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办、国办出台《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办法》《党政机关办公用车管理办法》《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到风景名胜区开会的通知》以及《关于严禁在历史建筑、公园等公共资源中设立私人会所的暂行规定》等配套制度。党中央修订《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明确对“党的作风建设松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不力,‘四风’问题得不到有效整治”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问责。针对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中办先后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以及关于进一步解决形式主义问题做好为基层减负工作主要措施及分工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中办、国办制定出台《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2023年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增加了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处分规定,进一步完善纠治“四风”的相关规定。通过坚持不懈抓、久久为功治,中央八项规定日益成为党员干部心中的铁规矩、硬杠杠,党风政风社风焕然一新,党心军心民心高度凝聚。
2025年4月18日,在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华亭镇五云村,纪检监察干部为党员群众细致解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涵及实践要求。
持续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深刻道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作风建设是攻坚战、持久战,要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其中蕴含着极其深刻的道理。
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决定了作风建设的持久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必须经常抓、长期抓,在改进作风上立新规、动真格、求实效、防反弹。”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对“四风”问题及其各种变异表现,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保持高压态势。如同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亦如同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由此,我们就能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八项规定不是只管五年、十年,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蕴含的大道至理、体现的深谋远虑。推动作风建设,必须打持久战而非突击战,必须形成常态化的外部约束、他律机制。党员、干部必须以滚石上山的精神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自觉涵养勤勉敬业、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积极培育新风正气、持续抵御歪风邪气。
作风问题根本上是党性问题,决定了作风建设的艰巨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根本上是党性问题。作风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质,体现的是党性,起决定作用的也是党性。”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毋庸置疑,党性与人性存在内在关联性。一方面,党员也是人,自然也有人之为人的人性,而人性是复杂的。另一方面,党员又不是普通人,要符合更高的党性要求,而党性作为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的集中体现,并非党员与生俱来的,需要不断修炼才能真正具备。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干部的党性修养、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工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必须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党性修养的过程是党员、干部逐步习惯于接受制度约束,进而把他律转化为自律、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的过程。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必然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必然要求作风建设实现长效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作风建设,集中教育整顿是有必要的,但根本上还是要靠制度。要注重从制度机制上解决问题,增强贯彻落实制度的执行力。”这就要求必须切实发挥法规制度的教育、引导、评价、制裁等规范和调整功能,确保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始终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
健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的基本思路
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完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当前,要以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重大契机,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健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
抓住“一把手”这个“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健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制度机制。“一把手”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状况深刻影响着一个单位乃至一个系统的政治生态,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风建设状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查处的腐败分子中,方方面面的一把手比例不低。这说明,对一把手的监督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由于监督缺位、监督乏力,少数一把手习惯了凌驾于组织之上、凌驾于班子集体之上。”为此,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健全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配套制度”的部署要求。落实这一部署要求,一方面要加强对“一把手”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的监督检查,将“一把手”作为开展日常监督、专项督查等的重点,让“一把手”时刻感受到用权受监督。另一方面要完善“三重一大”决策监督机制,把“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情况作为巡视巡察、审计监督、专项督查的重要内容,对“一把手”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全过程形成实时性实质性制约,对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的基本程序、关键环节、议事规则、时限要求等作出详尽细致的刚性规定。
将“由风查腐”与“由腐纠风”结合起来,健全风腐同查同治机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查同治机制”。风腐同查同治,要求负责作风建设和查办腐败案件的不同部门,建立常态化协作配合机制。一方面,要完善纪委监委机关内设机构协同合作机制,完善问题线索融入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案件审理、问题整改的全周期全过程全要素流转机制,推动形成工作合力。另一方面,健全纪检监察机关与其他机关协作机制。推动建立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等政法单位以及信访、财政、审计、税务、市场监管、环保督察等有关政府职能部门的信息共享、快速查办、线索移送、执法联动等工作机制。
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形成全方位立体式防范机制。建立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机制,健全细化落实党章规定的“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机制,把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贯通起来;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党员、干部的人文素养;建立作风建设考核评价机制,将作风建设与评先评优、干部选拔任用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对作风建设情况专项考察、专门画像、评定等级;健全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机制,把工作圈和社交圈、“八小时内”和“八小时外”、在职和离职、境内和境外、网下和网上等贯通起来;编制作风建设言行标准手册(含负面清单),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内容,以治标促治本;探索建立领导干部配偶、子女良好家风建设培育机制;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作风建设预警机制。
(来源:《旗帜》2025年第6期;作者系中国法学会党内法规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 编辑:刘琼 送签:钟鸣 签发:林燕 )
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旗帜杂志社版权所有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承建 版权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京ICP备18060497号-1,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249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5,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067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068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