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要勇挑时代重担。作为科技部年轻干部,只有秉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强化“事事紧抓不放”的执行力,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血脉,才能在科技评估工作中站稳立场、把准方向。
在浩渺数据中锚定“求真坐标”。初入科技评估领域,我便在海量数据与复杂信息交织的战场上,深刻领悟“实事求是”四字的千钧重量。面对全球科技发展的迅猛态势,各国科研数据与政策信息泥沙俱下,每一个数据偏差都可能导致政策误判。为精准剖析国际化科研环境评价体系,我带领团队化身“数据侦探”,日夜钻研统计年鉴、智库报告,逐行核对关键指标。记得在比对某国科研人员流动数据时,我们连续两周反复验证,最终发现一处隐藏的统计口径差异,及时修正了可能影响政策制定的错误判断。这种对细节的重视,正是调查研究追求“深、实、细、准、效”的生动写照——摒弃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执着,确保每一份报告经得起历史检验。
在基层一线中倾听“创新脉搏”。为摸清科学家群体对国际化科研环境的真实诉求,我们打破“坐在办公室找答案”的惯性思维,奔赴北京怀柔科学城、上海张江实验室、杭州未来科技城等地,与归国领军人才促膝长谈,倾听他们在海外科研体系中的困境与归国后的期待;走进深圳高新技术企业,与本土科研团队探讨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堵点。在深圳某实验室,一位青年科学家指出“科研用物资跨境流动仍不便利”,我们当即调整调研重点,推动形成专项建议。这些鲜活的一线声音,让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将双脚扎进科研创新的土壤,才能让政策制定更有温度、更接地气。
在调研实践中锻造“硬核本领”。每次调研前,团队都会围绕“为何调研、调研什么、如何调研”开展头脑风暴,针对不同访谈对象定制“问题清单”,确保每一次对话都直击要害。在走访海外归国科学家时,我们聚焦体制机制障碍;面对本土科研机构,则侧重资源配置效率。记得在某次调研中,我们主动压缩行程、简化接待,将更多时间用于座谈交流,赢得了基层科研人员的信任,也收集到最真实的一手资料。这种“少些花架子、多些真功夫”的作风,不仅提升了调研质效,更让我在躬身实践中坚定了为民服务的初心。
在调研复盘反思中校准“前行方向”。每完成一次调研,我们都会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体检”:是否存在形式主义苗头?是否真正解决了实际问题?曾有一次,因调研路线规划不够合理,基层接待压力增加,我们迅速建立“基层减负清单”,优化调研流程。科技评估工作既是服务国家战略的“智囊团”,更是守护科研生态的“监督哨”。在撰写报告时,团队坚持用数据说话、用案例佐证,每一条建议都反复推敲可行性;在成果转化中,主动接受各方监督,确保政策建议精准落地。这种“刀刃向内”的勇气,让作风建设成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来源:《旗帜》2025年第6期;作者系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党总支委员、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组长、研究员)
( 编辑:刘琼 送签:钟鸣 签发:林燕 )
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旗帜杂志社版权所有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承建 版权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京ICP备18060497号-1,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249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5,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067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068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