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投公司”)始终扛稳定点帮扶政治责任,充分发挥多元金融优势,以产业帮扶为抓手,创新“政策驱动、试点推动、科技带动、市场拉动、专业促动”的“五动”帮扶模式,累计投入帮扶资金8800余万元,助力甘肃省静宁县将肉牛产业打造成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和品牌产业。
“政策驱动”扩规模。立足静宁县养牛传统优势,坚持“量身定制”政策,进行资金支持、示范引领。强化政策扶持。开展“一补一投”肉牛产业扶持行动,对14个乡镇3800余户脱贫户及低收入人口新建牛舍进行补助,每座4000元,引导养殖户多养牛;向筛选确定的1000户脱贫户每户投放基础母牛1头,帮助养殖户养好牛。强化金融支撑。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以贴息补贴形式开发肉牛产业贴息贷款产品,累计发放贷款1亿元,推动养殖户购买优质肉牛1万余头,养殖户实现年收入4万至5万元。强化示范引领。新建养牛小区3个、帮建4个村集体合作社。改建肉牛产业交易集散中心1处,建成“互联网+牛”交易、销售一体化服务体系,实现中心与市场有效对接。帮建千头肉牛养殖繁育示范基地2个,引导肉牛产业向规模化发展。
“试点推动”强龙头。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助力静宁县培育和引进重点龙头企业。聚焦产业前端育龙头。以股权投资形式帮扶静宁县设立规模1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依托产业基金和帮扶资金帮建昊康牧业万头牛场项目,助力昊康牧业养殖规模达到1.2万头,成为平凉市优质肉牛生产繁育基地,带动周边373户脱贫户稳定就业。帮助建成平凉市首个供港活牛标准化养殖基地,年供港出口优质活牛3000头。聚焦产业后端引龙头。采用“北京订单+运营公司+合作社+养殖户”模式,引入平凉北斗农业有限公司,作为北京某餐饮企业直供基地,吸纳就业50余人,年人均增收3万元,带动周边80余户脱贫户养牛致富。
“科技带动”增效益。坚持把科技赋能作为增加养殖收益、打造红牛品牌、提供人才支撑的关键,不断提升科技助推产业升级的能力。推广智慧养殖。建成集县域数据调度及分析、政策奖补、技术服务、市场动态、远程诊疗等9大板块于一体的智慧牧场管理系统,开展畜牧装备试点应用,推动肉牛养殖向饲养规范化、管理科学化、设施现代化、服务信息化转变。推动品牌提升。助力“平凉红牛”品牌评为“甘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着力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推进人才培训。帮建“红牛大讲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每年开展畜牧实用技术培训。
“市场拉动”补链条。围绕喂养、加工、销售等环节,助力静宁县不断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完善产业链条,有效提升肉牛产业综合效益。打通饲草保障。援建2套饲草加工自动机械设备,大大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收获成本,间接提高种植户收入,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饲草资源。打通产业链条。援建2条牛肉冷链屠宰加工生产线,打通牛肉冷链下游供应链,建成肉牛产业全链条体系,年屠宰肉牛3万头,实现销售收入6.9亿元,推动实现肉牛产业跨越式发展。打通销售渠道。构建“购买活牛+加工+线上销售熟牛肉、生鲜牛肉”产业发展模式,推动熟牛肉、生鲜牛肉登陆电商平台、进入央企消费帮扶产品目录。
“专业促动”保收入。发挥金融专业优势,汇聚系统合力,探索运用金融工具助力产业发展,带动百姓增收。加大上市企业培育力度。推进静宁县设立县域上市企业培育专班,专业服务相关企业,辐射周边养殖户稳定增收。创新实施“保险+期货”项目。帮助静宁县实施政策性牛饲料场外期权项目、牛饲料“保险+期货”项目,化解农牧产品价格下跌风险,切实保障养殖户收入。2022年实施的牛饲料价格指数保险项目,共保障13个乡镇3685户养殖户,养殖户自缴保费88万元,最终实现赔付431.92万元,赔付率达到490%;2024年深化实施肉牛产业综合保险项目,保费达到1000万元,覆盖全产业链风险,保障14个乡镇共4万余头牛,帮助受益农户安心养牛、增收致富。
(供稿: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 编辑:孙凯佳 送签:徐雅维 签发:林燕 )
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旗帜杂志社版权所有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承建 版权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京ICP备18060497号-1,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249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5,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067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068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