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站内搜索:
旗帜网 >> 本网专题 >> 从我做起——中央和国家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巡礼 >> 中央和国家机关全国文明单位经验交流

传承文明薪火 铸就史学荣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
来源:旗帜网2025年09月08日10:50
文字缩放: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以下简称历史院)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和推动成立的,承担着统筹指导全国历史研究工作的职责使命。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历史院致贺信,对广大历史研究工作者和历史院提出殷切期望。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历史院,考察中国考古博物馆,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发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伟大号召。历史院始终牢记领袖嘱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团结凝聚全国历史研究工作者,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赓续历史文脉,推动文明互鉴,在文明单位创建过程中描绘了“一份使命、一个故事、一种话语权”的绚丽篇章,用实干与担当书写了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文明答卷。

担负学术使命,以史学研究新成效服务文化强国建设

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是新时代历史学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责任。历史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加强历史学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历史院牵头建立全国主要史学研究与教学机构联席会议制度,深入实施《(新编)中国通史》(《中华民族史》)纂修工程等重大学术工程,设立国家社科基金历史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建立“学者工作室”,实施“兰台青年学者计划”,加大历史学“绝学”、冷门学科扶持力度,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二里头、陶寺、新砦等一批代表性遗址不断推出新成果,《(新编)中国通史纲要》《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清代国家统一史》等一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成果陆续出版。一大批史学新成果、考古新发现不断问世,进一步拓展了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认知,阐释了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和独特优势,中国特色历史学在创新融合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是历史院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生动写照。

《(新编)中国通史》(《中华民族史》)纂修工程阶段性成果。

讲好中国故事,搭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共教育平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源泉。历史院致力于讲好中国历史、传播中国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中国考古博物馆自2023年9月正式向社会开放以来,累计接待参观者114万人次,接待国外高端政要来访50余批次,备受国内外公众关注和好评。近年来,博物馆举办了“考古与中华文明溯源展”“民族复兴的百年旗帜——中国历史研究院征集海外中共珍稀文献展”“从九层妖塔到阿柴王陵——青海都兰热水墓群精品文物展”“龙·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八千年龙文化精品文物展”“妙手活千秋——科技考古与遗产保护经典成就展”等系列专题展览和学术讲座,大力加强对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成为北京城市中轴线上的历史文化会客厅和展示中华文明的国家窗口。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把考古探索、文献研究、历史研究同自然科学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构建“科技+考古+传播”的创新体系,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推出《十件文物里的中国故事》等历史普及读物,与央视联合制作《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考古大会》《考古公开课》等大型历史文化类节目,为全社会讲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和中华文化辉煌灿烂的中国故事,让文明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二里头遗址发掘现场。

提升国际话语权,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彰显中华文化的世界价值

文明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历史院作为当代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排头兵,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国际合作和优秀学术成果对外传播,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在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雅典成立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积极筹办“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民主: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论坛等国际会议,稳步推进中亚、埃及、罗马尼亚等海外考古项目,推动中国史学主流观点、核心理念广泛传播,让世界更多地知晓历史的中国、现实的中国、真实的中国,我国史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和学术话语权得到了显著提升。2025年6月18日,在第31届北京国际书展开幕之际,《(新编)中国通史纲要》《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英文版在京发布,为世界各国人民了解、读懂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架起了新的桥梁。

历史院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以更强烈的文明担当、更深沉的历史情怀、更扎实的优良作风,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继续发挥好全国文明单位、中央和国家机关创建模范机关标兵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贡献史学智慧和力量。

(来源:《旗帜》2025年第8期)

( 编辑:刘琼   送签:徐雅维   签发:林燕 )